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7日电 (李利丽)自泸州市龙马潭区开展“有事来协商”试点工作以来,区政协狠抓“有事来协商”关键节点,坚持以“有序、有地、有度、有效”为导向,突出重点、精准协商、务实建言。协商过程聚焦群众所盼、所需、所呼,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深度协商推动重点工作不断突破攻坚,助力全区在提升综合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新进展。
履职为民推动协商更加广泛、有力
在纾解民生难题上,龙马潭区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有事来协商”的落脚点,强基础、微创新、抓落实,促进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在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杜家街路段处,有一处长约60米的老旧围墙外凸导致行车道十分狭窄,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周边群众的“心病”。“行车道被占用后十分狭窄,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群众反映强烈。”一直以来,龙马潭区小市街道杜家街社区书记王冬梅忧心如焚。
去年3月,了解这一情况后,区政协主动出击、多方呼吁,深挖问题症结,多轮、多次、多层级的开展走访调研、现场座谈和协商。市区两级协商联动,市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兴泸投资集团数十个部门、企业开展专题协商,最终就围墙“拆多少?怎么拆?谁来拆?什么时候拆?”等具体问题达成共识。短短几个月后,这一困扰周边群众二十年的城市道路安全隐患问题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通过联合协商还成功解决了红星街道新民社区安置小区新设停车位、小市街道回龙湾社区老旧小区智能水表户表改造等一批民生问题。这些都是龙马潭区政协由小微协商向多级、多轮、多层深度协商转变的生动实践。
“我们紧紧围绕环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切实抓好“有事来协商”和“双助”活动,通过专题视察、对口协商和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广泛汇集信息线索,并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龙马潭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全区2022年以来共收到提案245件、立案110件,构建了以区长领衔交办、街镇部门一把手带头领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的提案工作体系,办结率、反馈率、满意率均达100%。
聚焦全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龙马潭区坚持全局导向,立足地区实际,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度协商,不断突破攻坚。
金龙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如何引导该镇走出独具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之路值得思考。本着“不调研不协商、不调研不建言”原则,市区政协多次深入园区、村社,倾听农民诉求,了解产业发展,协调部门意见,力求掌握真实情况。并在充分讨论、专题审议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形成高质量专题调研报告。
经深度调研后的协商更加具有针对性,相关职能部门随后落实技术、资金、项目资源支持,不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为推动休闲旅游、特色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这里既可以享受采摘乐趣,还提供垂钓和餐饮服务,自去年开业以来,来玩的游客特别多,仅靠采摘就可以把黄桃消耗完。”龙马潭区金龙镇尖尖山家庭农场业主余光珍激动地说。
据悉,龙马潭区政协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双助”活动的核心内容,广泛参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先后协商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地,推动形成金龙—胡市万亩优质酿酒高粱和西坛荷藕产业带,推动打造特兴街道“不舍·桐心院子”生态游乐主题园,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帮助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年以上。
同时,聚焦产业发展质量提升,依托优势互补、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区持续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推动营商环境改善、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能级提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接下来,“有事来协商”将继续围绕“提质增效”开展工作,汇集更多智慧力量,深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协同跟进龙马潭融入“一体”特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力助推“三大高地”建设,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再添政协新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