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阿坝州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壤塘召开
2023年06月21日 11: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电   6月20日,阿坝州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壤塘县召开。大会集结了阿坝州非遗保护责任主体、传承人代表,共商全州非遗保护传承大事,为全面提高新时代阿坝州非遗传承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全州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再上新台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指明路径。

  会上,国家级传承人嘉阳乐住、阿坝州文化馆(州美术馆、州非遗中心)、壤塘县、茂县分别围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品牌塑造”“非遗推动整体性保护”等主题,分享创新做法,交流工作经验。会议总结推广了阿坝州非遗“三保护一传承”成功经验。会议深入分析了全州非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我州非遗系统性保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非遗文化的延续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嘉阳乐住认为,搞好非遗传承创新,方向之一就是要推动非遗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阿坝非遗源于江河,兴于乡村,具有深厚的自然底蕴、历史底蕴、人文底蕴。”在阿坝州副州长依当措看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五大重点之一,要推动乡村非遗走出去,展示乡村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形成不同文化的良性互动,促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壤塘县委书记、县长王甲表示,未来3年,壤塘拟投入3.4亿元实施45个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强化要素保障,重点打造非遗传习创业园、格玛热民族手工艺中心一期及3个非遗工坊、壤古温泉旅游特色小镇和“壤巴拉节”等品牌。“大力推动非遗传承人实现从牧人到门人到艺人再到匠人的人生转化,非遗产品实现从作品到商品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的价值提升,让非遗文化从牧场走到园区、走出高原、走进全国、走向国际。”

  会前,与会人员到壤塘县非遗传习所、创业园、展览馆,深入调研了壤塘县非遗保护、文旅融合发展情况。此次现场会为何选择在壤塘召开?

  据介绍,壤塘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属安多、嘉绒、康巴藏民族文化交融之地,文化资源类型多、底蕴厚、特色鲜,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近年来,壤塘县锚定建设“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中心”目标,坚持以文化人、文旅融合,始终把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活力源”,高质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壤塘的重要抓手,加快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努力走出一条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文旅品牌迅速提升、文旅经济整体跨越之路。

  非遗传习“特而强”。千年技艺,匠心传承。壤塘积极鼓励扶持传承人创办传习所,目前已建立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等非遗传习所46个,带动3000多人吃上“文化饭”。唐卡、擦擦等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中屡获金奖。非遗文化还与动漫、瓷器、康养等融合发展,擦出时尚火花,走俏文化市场。

  文化创业“聚而合”。以文化人,以文聚人,以文兴业。历经4年,壤塘整合投资1.2亿元,在中壤塘镇建成非遗传习创业园,并打造成集非遗技能传承培训、文化旅游景观和文化富民于一体的文旅平台。目前,园区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余个传习所入住,年产值2000万元,成为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交流交融“活而新”。壤塘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北京、上海、西安、温州、佛山、绵阳等地举办“壤巴拉非遗文化交流对话”“壤塘文化周”系列活动,全力打造“悬天净土·壤巴拉”文化旅游品牌。22个“飞地”传习所落户上海、杭州、江西等地。

  当天的会上,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阿坝州文化馆馆长俄玛塔任协会会长。阿坝州还为首批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基地、非遗进校园优秀点位(单位)、非遗进校园优秀研学基地、非遗进景区优秀实践基地授牌。全州13县(市)代表签订了《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壤塘共识》。(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