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 (王琳 丁瑞)自泸州市叙永县江门镇被四川省民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单位以来,该镇以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平台运营、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社会慈善资源链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宣传推广”六大内容,建立社区慈善微基金一个实体平台,形成闭环的“1161”“五社联动”工作模式,探索城乡社区治理的江门路径。
以党建引领为一条主线激发多方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社区治理“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的工作目标,以党组织为中心,组建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辖区各部门、村(社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治理工作,确保社区治理工作在目标、措施、责任上做到系统推进。
联动部门资源。以试点资金为载体,联动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妇联等部门资源以及泸州永丰纸浆厂等社会慈善资源,撬动资金100余万元,以点扩面搭建全镇社区治理工作平台。
带动社会参与。组织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组建“共建联盟”,签订共建协议,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治理联抓”等形式,搭建起全镇12个村(社区)的定向帮扶和资源共享平台。
以社工体系建设为一大抓手聚力补短强弱
完善阵地建设。依托试点资金撬动其他资源,建设集老人、儿童、残疾人等服务为一体的江门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古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光照村社会工作服务室,阵地设施不断齐全,功能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制度。建立社工站(室)运营管理制度、社工人才奖补制度、志愿者激励制度、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居民议事协商制度,组建各类组织队伍52支,形成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联动机制,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有效改善传统单一的社区治理模式。
充实培优人才。充分挖掘辖区内党员、社区能人、行业离退休人员、热心群众、爱心企业商家以及在外的成功人士等群体,建立了辖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库,已有28人入库,组织联欢会议、乡情座谈会、社区发展共建会活动13场,收集意见建议38条。
以六大内容为重点推动“五社联动”
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平台运营、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导、社会慈善资源链接、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宣传推广”六大内容,充分链接“五社”资源,深入实施服务提升工程。
联动社会组织,实现社工平台运营能力提升。引入成都市5A级、十佳社工机构团队在地运营,建立起社会工作和社区治理行业专家智库,配备在地团队6人,制定完成江门社工站统一形象标识,做好江门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常态化、专业化运行。
联动社会工作者,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高级社工师开展考前培训多次,督导培训12场,村(社区)工作人员参与人数300余人次,推动考证人数从原来的10人增加到50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前往宜宾、泸州、成都等地调研参访,有针对性地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有力地提高了民政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联动社区,实现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以居民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周交流、月总结、季督导”的议事协商制度,创建问题收集+社区协商+部门联动的三级体系,凝聚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联动社会慈善资源,实现服务能力提升。以镇为平台链接社会慈善资源2万多元,梳理出江门镇资源、项目、服务三张清单,统计完成辖区老年群体基础信息台账,推行项目化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现实需求等,将老年人划分为蓝色(健康)、黄色(半失能)、红色(失能)三种类别,实行动态管理监测、数据闭环共享,个性化开展适老化改造、上门巡访、关爱慰问等活动,服务群体500余人次,提高服务精准度。
联动社区志愿者,实现自治能力提升。推行实施“美丽乡村计划”,鼓励村(社区)广泛开展美丽志愿者评选,通过活动开展,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融入社区治理,建立起为老服务、环境创建、森林防火等志愿者队伍12支,社区社会组织21支,有效充实了社区治理队伍,形成向上向善、和睦和谐的社区氛围。
联动媒体,宣传推广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期间开展的工作,先后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51篇,多篇阅读点击量超过10万,大大提升了试点工作的宣传效应。
以社区基金为一个实体接力巩固拓展
资源联动可持续。在试点创建期间,立足辖区实际情况,联动辖区企业、商家、爱心个人,探索建立了泸州市第四家、县级层面第一家社区慈善微基金,联动社会资源捐赠近20000元,有效搭建了社会慈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实现“五社联动”机制创新。
治理体系可持续。社区基金的建立,吸引了社工人才、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众多专业人才参与,成立了居民和企业代表参与的管委会,居民和捐助者共同加入“微基金”项目的商讨和决策,增强了多方主体的合作关系,有效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社会参与可持续。以社区“微基金”为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多方力量参与,通过聘请荣誉理事、推选慈善大使、冠名主题活动等,做亮社会资源项目品牌,提升社区基金的影响力,有效实现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性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