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南溪“烟草”:探索“党建业务”融合 “小支点”撬动“大格局”
2023年06月22日 10:3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2日电 (吴平华 权自然 柯蕊倪)“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什么?请抢答!”近日,宜宾市南溪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南溪区局党支部)“党建带群建·安全人人会”主题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通过“听曲识歌”、互动抢答等形式,将党史和安全知识巧妙融入到活动环节,寓教于乐,增加集体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服务保障质量。

  “放松了身心,学到了知识,这样的党建活动可以多多益善!”参加活动的党员、职工纷纷点赞。

  2023年以来,南溪区局党支部以“主题党日+”为支点,把党性教育、志愿服务、业务提升等内容有机结合,不断延伸、创新活动开展载体,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撬动党业融合“大格局”。

“安全生产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签名承诺。权自然 摄
“安全生产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签名承诺。权自然 摄

  建库:掌舵领航引方向

  2023年初,南溪区局党支部结合常规工作实际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建立形成“四+N”党日活动库,包含“教育管理类、岗位任务类、志愿行动类、热点节点类”四大类“主题体系”,以及“党日活动+终端、后勤、市场、群团”等N个子主题,配套发布“党日生活计划清单”,并结合“党员责任区”创建,每月由1—2个“党员责任区”申领一个主题活动,计入党员积分考核,进一步调动全体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党建部门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

  “以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建部门怎么说,党员就怎么干,吸引力、感召力、仪式感不强,现在我们着力以线串珠、以点带面,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南溪区局党支部组织委员介绍道,“主题库”和“计划清单”可以让各个党员责任区“按图索骥”,既达到分解支部活动策划压力的目的,又激发党员身份认同和使命意识,让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味”更浓、“鲜味”更足、“回味”更久。

 党群服务日引导党员零售户发挥示范作用。权自然 摄
党群服务日引导党员零售户发挥示范作用。权自然 摄

  破题:“党建业务”融合见实效

  偏远农村市场的客户服务一直是营销工作的难点,客户距离远、分布广,加上客户经理都是一人一片区,单打独斗,相比城区市场,服务的“速度”和“宽度”都有差距。

  2023年5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南溪区局营销部门党员责任片区领题,以党建业务融合破题,整合各责任区党员和业务骨干,聚指成拳,开展“党群乡村振兴服务日”活动,围绕经营指导、法规宣传、行政许可、困难客户帮扶等打造一站式服务,实现党群互动“零距离”,以看得见的服务成效践行为民初心。

  “太感谢这些‘红马甲’了,将我的杂货铺改造成美观整洁、分类明确、特色鲜明的‘红色乡店’,成为周围零售户的标杆,这是动力更是责任,我要带动其他零售户好起来,做一名党员零售户应该做的事!”南溪区大平乡党员零售户李祖海发自内心的点赞。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提高线索转化率?”“典型案件查办后还要花精力做好经验总结,举一反三。”“我认为可以将稽查中队划分为党员带头的‘守土尽责稽查小组’,亮身份、亮职责、亮业绩,定期揭榜……”这是南溪区局专卖部门党员责任区党员在4月份“主题党日+市场净化”活动中发言讨论的一个场景。以此为契机,专卖部门党员责任区针对队伍建设实际,开启以党员为“师”,青年员工为“徒”的“师带徒”模式,以先锋党员铸青年思想、精英骨干带青年业务,营造人人求突破、个个争先锋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立制:创新赋能促发展

  落好党业融合“一颗子”,激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今年以来,南溪区局党支部相继开展“青年心向党话廉洁”“感悟宜宾沧桑巨变”等活动,把主题党日活动“搬”到警示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运用“现场教育”“主题实践”等模式,通过“接地气”的互动交流、学习研讨,将主题党日活动打造成“担责任、提素能、转作风”的“加油站”。在“计划清单”上,还有“联建共建互促共进”“护航未来党员先行”等主题活动等待创新实践。

  “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不仅坚定全体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更在党业融合中提高业务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夯实了企业文化底蕴。”南溪区局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南溪区局党支部将持续释放党建“引领力”,让主题党日活动库“动”起来,在办好一项活动、形成一个案例、促成一个创新中开创“党建开花、业务挂果”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富有南溪烟草特色的党建、业务融合常态化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