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乐山金口河:探索形成“党建+石榴籽”调解模式
2023年07月06日 11:4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6日电 (刘刚 顾红桃)近年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坚持党建引领,联动民族团结力量,不断深化民族地区诉源治理工作,探索形成了“党建+石榴籽”调解模式。

  联动发力,搭建组织“强阵地”。依托“石榴籽”调解体系平台,印发《“石榴籽”调解室工作机制》和《“石榴籽”调解室工作流程》等文件,建立健全“1+4+N+1”调解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主推,各部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确保将诉源治理实质化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目前,已在法院机关和人民法庭建成“石榴籽”调解室2个,邀请7个调解组织、67名专兼职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

  纵深固力,构筑调解“新模式”。建立“零距离”服务模式,在人民法庭、“矛调中心站”、村居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点,构建形成“庭、站、点”司法服务网络;深化“德古+”调解模式,注入“苏易”和“家支领头人”、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综合运用“德古担保酒”等民俗风俗,将天理、国法、人情有机糅合,确保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发挥“网络云”助力模式,引导当事人通过“智慧法院”立案,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使用“新浪庭审直播”观审,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普法有力,做好法治“导航仪”。坚持“巡回审判+指导调解”方式,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庭审搬到村寨,就地开庭调解、就地指导宣传25次;坚持“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方式,围绕私自种植罂粟、捕杀野生动物等典型案例以及高额彩礼、“娃娃亲”等陈规陋习,开展专题普法讲座7场,编印案例读本2期1000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积极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走进法院,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小课堂等活动,组建乐法妈妈、“小绿芽”普法团队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寨14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