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9日电 还记得那只在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猪坚强”吗?2021年6月,14岁的“猪坚强”走完了它传奇的一生,它的遗体由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通过其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制作为四件标本,这四件标本分别为:骨骼标本、皮张标本、肌肉标本以及内脏标本。2023年7月9日,“猪坚强”标本特展开幕仪式在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举行。

“猪坚强”原是四川省彭州市龙门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一头家猪,因在汶川地震中被埋废墟36天后获救而知名,后被建川博物馆收养,它是“5·12”汶川大地震中生命的奇迹。2021年6月16日,“猪坚强”因年老体衰去世,它传奇的一生便就此落下帷幕。2022年,86岁的艺术家韩美林用画笔将当年在废墟中顽强生存36天的“猪坚强”再现于纸上,希望人们能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发扬顽强不屈的精神,最终走出阴霾。
“猪坚强”曾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感染了无数灾区人民,它的名字也成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代名词。今年是汶川大地震15周年,生命奥秘博物馆秉承着“探索生命奥秘,发现生命之美”的宗旨,通过生物塑化技术,由十几位专家历经330多天将“猪坚强”塑化为标本,经过这项技术处理制作的“猪坚强”标本可以保存逾千年之久。

“将生物制成标本,就是让它们的生命获得另一个层面上的延续,这样一个饱含着‘不屈精神’的生命在这时获得重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负责人称,塑化“猪坚强”制成标本留住的不止是它的遗体,更是它所赋予大众顽强乐观、不屈不挠的精神。该负责人希望广大参观者能够通过此次展览,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量,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当天的开幕仪式上,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王永忠、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文学院副院长卢令、四川省解剖学会理事长齐建国、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唐勇、青羊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勇、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副会长赵义梅、四川省旅游协会体育旅游分会会长何庭木、成都乡村振兴旅游协会副会长冯刚以及成都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到场见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