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2日电 (苗琦 向斯琦 李霞)“以前我们只能靠天吃水,现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这水真是甜到我们心里去了!”7月12日,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卫生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河西街道杨家浩村村民张洪武感慨万千。
原来,杨家浩村的5组和6组位于山坡上,近处没有水源,一到干旱缺水季节,常常会出现无水、断水情况,困扰着周边110户400余名村民正常用水。
了解到街道和村上分别成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每月都有代表“零距离接访”,今年4月,张洪武便前往杨家浩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了对今年旱季缺水的担忧,希望能尽快解决“吃水难”问题。
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人大代表们立即着手处理,联合利州区水利局、河西街道办事处、杨家浩村村委会就自来水项目实地调研,申请经费,协商解决办法。自来水管道铺设、反复的水管试压、冲洗、消毒等,该项目于7月初顺利通过联合验收。如今,潺潺而来的自来水,正成为村民们的幸福源泉……
作为杨家浩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区人大代表和新成立的杨家浩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的赵开钧由衷地说道:“常年来,我们很多村民一直期盼能够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现在终于如愿了。”
畅通“民意路”,架起“连心桥”。杨家浩村饮水项目只是辖区人大代表用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有意见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去,有人会处理。”“有困难找人大代表,他们是办实事的……”据了解,河西街道建立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后,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人大代表全员进站每月“轮值”,进村入户与选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代表们紧盯群众的“关键小事”,助力办成“民心大事”,实实在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依托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今年我们已组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讨论、实地走访调研、意见建议办理等活动10余次,开展代表履职培训3次,收集代表意见建议13条,征集民生实事项目2个,代表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河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国平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