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3日电 (邹立洋 申岚清 刘力帆)连日来,在遂宁市蓬溪食用菌现代化农业园区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分拣、装框、运送....。.一筐筐满满当当的菌产品正打包发向各地。这些小小的菌菇,为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食物选择,不仅可以作为美味佳肴,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誉为“天然药品”。

得益于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技术博览会的召开,蓬溪县内各食品菌企业受益匪浅。在博览会上,琪英菌业、骆峰菌业、鑫中菌业等各菌类生产企业,展现了杏鲍菇、虫草花、鹿茸菌等不同菌菇不一样的味道,让各类菌菇从“藏在深山人不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梦”,展现了蓬城菌业的“新蘑力”。
税惠红利助力农企发展,争当发展“生力菌”
金针菇、杏鲍菇、金耳菌色泽晶莹剔透,味道鲜美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蓬溪骆峰菌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模式进行生产,一箱箱菌菇销往各地,展现出的是蓬城“生力菌”的活力。
蓬溪骆峰菌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的菌产业支柱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生产基地,自2020年投产以来,日生产量40余吨,不仅为国内市场供应需求,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这几年我们的发展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只要有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他们就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给我们宣传辅导,自投产以来享受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130余万元,极大的缓解了我们生产转型技术升级的资金难题。”在蓬溪食用菌现代化农业园区内,骆峰菌业财务负责人李剑有感而发,“现在我们生产的黄色金针菇,菌褶细长又密集,整体柔软而脆嫩,口感丰满,营养是白色金针菇的十倍,销售情况喜人。”
据悉,2022年园区产量达13.8万吨,产值13.3亿元,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减免3000余万元,为辖区内农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县税务局提供“滴灌式”“管家式”个性化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和辅导,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税惠赋能农企发展,推动建设食用菌周边产业,加快食用菌预制菜产业发展,加速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数智赋能助推产业升级,“小蘑菇”变身“大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蓬溪农产品发展的主线之一,作为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蓬溪县按照“一园两片多基地”的食用菌全产业链规划布局,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支持龙头企业领跑,让单一产业向多产业汇聚,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园区已培育龙头企业30家。
从不足百人的小微企业一步步蜕变为今天占地面积突破500余亩,十余年的发展,四川琪英菌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年销售额2.5亿元的全国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企业的发展有酸也有甜,近几年受疫情和大环境影响,面临消费需求下降、供应链不稳定、资金压力等多重考验,琪英菌业及时做好调整,推动产业融合转型升级。
“为提能扩产,今年公司总投资1亿元打造第五期工程项目,淘汰了2条落后的制袋生产线,并改扩建生产厂房,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设备,增加全自动化接种线2条。税务部门借助税收大数据分析得知购入新设备后,主动上门,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如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菌博会刚好结束,在建新项目刚好得以展现,琪英菌业负责人宋强表示。
“从‘车间’发展到‘田间’,积极构建‘企业+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就业500余人,刺激当地经济消费3000余万元,给蓬溪县及天福镇的发展提供有生力量。”据悉,蓬溪县税务局成立农特产业风险防控专业指导团队,主动靠前服务,充分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农业企业风险防控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分析菌业企业分布、销售情况、税收收入等存在风险,对企业采取“一对一”服务与指导,全面了解、全力帮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详尽专业的政策咨询,动态把握涉税问题、梳理排除高频风险点,为园区菌菇产业提能升级扫清障碍。
“接下来,蓬溪县税务局将持续用好大数据分析,帮助辖区内各企业做好风险防控,不断提高‘以数治税’能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在加快建设‘三县三城’、打造成渝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贡献蓬溪税务力量。”蓬溪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