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仁寿:疏通农业“毛细血管” 助丘区“天府粮仓”发展
2023年07月13日 20: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3日电 (刘忠俊 潘建勇 郭侨)眉山市仁寿县农业农村局13日透露,该县通过破解“土地贫、用水缺、不愿种、盈利差”等丘陵地区粮食发展现实难题,积极探索新模式、寻求新方法、蹚出新路子,打造丘区“天府粮仓”金名片。

仁寿县高标准农田。潘建勇摄
仁寿县高标准农田。潘建勇摄

  透过无人机视角,仁寿县曹家镇共峨村一块块方正整齐的田块,机耕道笔直宽敞,灌溉沟渠交错纵横。

  近年来,针对丘陵地区坡地多、地块小、土地高低不平的地形特点,仁寿县探索“分田不到户、确权不确地”的土地改革模式,推广15亩标准田改造,推动“小田变大田”,让分散地、边角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焕发新活力。同时,抢抓四川全域高标准农田项目整体推进试点县机遇,把“小田变大田”作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旱改水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鼓励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

修建渠道,助力农事生产。潘建勇摄
修建渠道,助力农事生产。潘建勇摄

  据了解,仁寿县围绕“提升耕地质量、改善耕种条件”目标,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技术标准,实现高标准农田土质的“高标准”。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莅仁指导,在“天府粮仓”方家镇试点开展土壤培肥工作,力争形成可供全县推广应用的土壤培肥技术方案。

  站在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粮食种植基地,20个优良品种选育区内,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稻迎风飘摇,24小时缓缓流动的清水从渠道经过,为稻田供给着充足的水分。“新建了2个提灌站和11公里渠道,完全能保证核心区域水稻灌溉。”基地负责人范琨称,面对高温天气,水稻生长几乎没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充分利用黑龙滩水库蓄水优势,优化布局提灌站等水利设施,结合山坪塘、蓄水池等建设,解决粮食生产用水保障问题。综合改造干渠、支渠,加快完善好斗、农、毛灌溉体系,疏通农业灌溉“毛细血管”,畅通水利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田间新建的渠道。潘建勇摄
田间新建的渠道。潘建勇摄

  走进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稻蛙立体生态种养基地,一只只蛙躲在稻田里乘凉,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农业图景。“巨型稻植株高大,叶片浓绿,光合作用充分,为水稻谷粒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不断探索稻蛙、稻鱼、稻鳅、稻鸭等多种巨型稻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创新发展“稻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

  此外,仁寿县还与中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创建“仁寿县粮油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天府学者、博士团队长期驻仁寿开展科研试验,围绕“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开展“一核四基地”规划建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