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8日电 (苗琦 冯小珈)“张校长,你看这是啥啊?长相好奇特哦!”7月17日,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范家村范家小学“青苔书院”里,来自上海的小学生孙俊凯在田野调查时捉到一只昆虫,十分好奇。

今年暑假,范家小学为解决村里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而开设的“青苔书院”,却吸引了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蹭课”过暑假。
为什么取名“青苔书院”?引流城里孩子来‘蹭’课的密码是什么?
“之所以取名‘青苔书院’,是因为青苔是一种不起眼但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植物,就像我们的乡村小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教会孩子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说,暑假不是用来补课、集中学习的,而是要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范家小学位于广元市宝轮镇范家村,距广元市区40公里,是一所典型的农村"麻雀学校",仅有90名学生、14名老师,但这里却被誉为"教育理念先进"的学校。在学校的课表上,除了国家规定课程外,还多了乡土课程和项目学习。
“青苔书院”最有特色、也最受学生喜欢的,就是“乡土探究课程”,课程内容可让孩子们去探究野外的昆虫,观察、做笔记,然后把认识的昆虫画下来;可去探访学校附近的溶洞,自制渔具去溪边垂钓;也可河沟抓螃蟹,做弹弓,把在野外找到的树根用于根雕课的材料……沉浸在乡土味的特别设计课程中,回归最纯真和自然的学习。
“来到这里,课程是根据他们喜好安排的,每天都可以和大自然亲近,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孙俊凯开心地说。
“虽然开班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明显感觉我的孩子独立性更强、生活更规律,天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来自浙江杭州的跟班家长吴欣,每天都会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的变化。
据她观察,范家小学的孩子更活泼、开朗,有着小学生该有的样子,而城里来的孩子显得有些“老成”,动手能力也要差一些。但很快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别,孩子的天性是一样的,在相处中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合作,都很自然地玩到了一起。
“爷爷,您背上背的是什么啊?怎么像我们玩的大型水枪一样。”看见67岁的村民李安民在地里忙活,来自江苏太仓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陆梓鑫十分好奇。
“小朋友,这是喷雾器,里面装的是一定配比的叶面肥,喷洒后,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收更多粮食哦。”李安民乐呵呵地说。
而在他俩对话的过程中,带队老师杨秀丽站在一旁默默观察,没说一句话。这种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的教育方式,来自于范家小学所践行的“生本教育理念”。
“我们的课程一切从孩子出发。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了解什么?然后把孩子提到的关键词写到黑板上,从中选出来,去拓展主题延伸。这种教学叫自主教育模式,老师负责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参与。”杨秀丽说,学习不一定要在学校里,山坡上、小河边,都是触手可及的课堂,农村的风土人情就是丰富的教育资源,民间艺人、工人、农民伯伯也都可以是孩子们的老师。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问,掌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近几天仍有一些城里的学生家长在联系我们,过段时间人数可能还会增加!”据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8名城里的孩子来该校“青苔书院”学习过暑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