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9日电 (李宛灵)为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探头作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黄桷村探索推行纪检监察干部“上门走访谈”“田间地头谈”等工作模式,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同时,黄桷村作为中省资金专项扶持村集体经济的重点村,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打通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壁垒”,提高履职能力和本领,让村级纪检监察干部会作为、能作为、敢作为。
今年以来,该村党支部、村监委会对村纪检监察员开展廉政谈话8次,清查村财务4次,发现签字不规范、附件不完善、发票缺失等问题6个,有效规避了账务风险。
廉政谈话是党内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预防腐败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村社区监委干部管理存在不敢下深水、监督方法欠缺等问题,胡市镇纪委采取个别谈心谈话、集体约谈等方式开展廉政谈话。通过廉政谈话,提醒村(社区)监委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严守党纪法规,做群众满意的干部。
在胡市镇黄桷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建波了解到一名村纪检委员由于在外从事生意,两边不能兼顾导致履职不力的情况后,曾建波前往该委员家中拜访交流,为其列出自查问题清单,引导该委员深刻认识自身工作作风问题,对应制定整改措施。谈话结束后,该委员表示要调整状态、抓好工作。
胡市镇黄桷村监委主任曾春霞说:“通过廉政谈话,对如何结合自身工作履行工作责任,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更明确的认识,我将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以监督实效提高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我们将让廉政谈话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不仅要谈廉政,还要谈业务,谈工作实效,谈自我评价,让检监察干部时刻绷紧廉洁之弦,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监督‘前哨’作用。”胡市镇纪委书记邹家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