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7日电 (吴平华 罗友莉)近日,在宜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策划科办公室内,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生余澳芳正在研读《宜宾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便能更好地参与该规划纲要的中期评估。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6月25日,包括余澳芳在内的清华大学第十三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和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四川宜宾支队28名学子抵达宜宾,开展为期六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基层调研、岗位实践、校友座谈等方式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28名清华学子分布在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涉及发改、住建、商务、金融、纪检监察、财政、教育等领域和新能源汽车、白酒等行业。
“在过去几周的实践锻炼中,我深刻认识到住建局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市政管网、燃气供给、城乡环卫、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等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余澳芳说,自己本硕方向是土木工程专业范畴,通过实际参与的项目,自己也将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对口”地转化成了生动的实践。
参观了解了宜宾三江新区、宜宾高新区等地建设,余澳芳更是坦言,感受到了宜宾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一蓝一绿”产业迅猛发展,看到了宜宾市能源转型发展的强劲势头,这也为她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思路。“在这实践的几周中,宜宾的产业发展、风土人情都让我心动,毕业后,宜宾将是我的就业地选项之一。”湘妹子余澳芳说,接下来,她也将在实践中继续学习,积累经验。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宜宾是一座高度重视人才的城市。”清华大学第十三期研究生骨干研修班四川宜宾支队队长房大振在高县进行社会实践。据他介绍,在宜宾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宜宾支队开展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宜宾实践座谈会、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经验交流会、主题调研等活动。

“实践+座谈+调研”让房大振更清晰地感受到,宜宾这座城市以产聚人、以人兴产的魅力,并引出了他的思考。
“宜宾对人才不仅重引进,也重培育、重使用,真正实现了为人才‘松绑’,为人才创新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房大振说,特别是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校园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在新时代社会大课堂中准确把握基层实态、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长本领才干。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扎根在宜宾这片人才的沃土,为宜宾的发展作出贡献。
事实上,清华大学与宜宾的合作由来已久、渊源深厚。早在抗战时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中国营造学社南迁李庄,梁思成、林徽因等中国建筑史学界一代大师曾在李庄治学问道、授业育人长达6年时光。从此,宜宾与清华结下不解之缘。
特别是2020年以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落户宜宾,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科研及产业化团队与宜宾市政府共建的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工作站聚集了一批高水平专家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创新人才。“以才引才”,多批清华学子赴宜开展实践活动,校地合作成果斐然。
中共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宜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多措并举招揽人才。宜宾作为一块就业创业的热土,发展潜力巨大,欢迎同学们前来创业、就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