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全心全意当“村官” 村民致富领路人
2023年08月04日 16: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4日电 (肖光荣)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石龙村10社,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在田野了蔓延穿梭,一块块整齐的稻田,水稻郁郁葱葱,稻穗逐渐变成金黄色,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谢健的付出,他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谢健查看高标准农田水稻生长情况。肖光荣 摄
谢健查看高标准农田水稻生长情况。肖光荣 摄

  谢健今年37岁,正值青春年华、大展宏图的年龄。2009年大学毕业后,由于喜欢烹饪美食,他便和另外两个伙伴就开始从事餐饮业,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加上他肯学肯钻又能吃苦,他经营餐饮店生意好,每天都客人爆满,店内人气爆棚,当地大学生和年轻人都喜欢来吃饭。虽然工作很辛苦,每天从早上4点到晚上10点,但一天下来,都有1000多元的纯收入。

  2013年,正当餐饮店生意越来越红火时,由于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谢健毅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餐饮行业,回到自己的老家石龙村,先后担任村主任助理、村主任,2018年担任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刚当村干部时,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你年纪轻轻,自己经营的餐饮事业做得风声水起,一年收入至少是你当村干部10年的收入,而且可能还吃力不讨好。”谢健却笑呵呵地说:“我回乡当村干部,并不是为了挣钱,我不能只顾自己致富,更要带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2021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实行“一肩挑”,谢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于是谢健暗下决心:“我一定要为村民多办实事、办好事、多替老百姓着想,才能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石龙村地处纳溪区城郊,连接周边两个镇村道因为修得早,仅有3.5米宽。最近几年,道路狭窄、出行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也影响了石龙村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2022年4月,石龙村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首先把村道扩宽。在没有资金、没有项目的情况下,谢健和村两委班子在向全村群众和在外成功人士发出捐资修路倡议书,村干部也带头捐款。结果在他们的带动下,仅一周时间就收到全村群众和在外成功人士10余万元的现金和价值10万元沙石材料。接下来,谢健带领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全身心投入到该项工作中,一个月过后,将一条8公里长的村道扩宽至4.5米,有些路段扩宽至5米,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

  2022年,谢健结合纳溪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改田、改土、改坡和修生产便道,将项目区域内产出低下的零星地块经改造后,全部栽种优质柑橘,面积达到2000亩。为了让这些柑橘早见效益,谢健专门成立管护队进行统一管护。三年后,这些柑橘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收入预计达5000元以上。

  对于石龙村今后的工作和打算,谢健有了自己的想法:今年秋收后,石龙村集体公司将把经过改造的500亩稻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走“创意农业”发展之路。2024年,石龙村将通过公开举办插秧比赛、捉鱼比赛、水果采摘比赛等相关活动,吸引市区的青少年和市民前来参与农事、体验农村生活,让稻田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同时,提升稻田的产出。“虽然今秋才将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但明年我们村集体公司的500亩优质稻已经和泸州一国企达成了全部收购意向协议。”谢健说,通过农事体验和售卖优质稻,明年村集体公司预计增收10余万元。

  老板不做当“村官”,谢健将自己全部精力放在石龙村上,全心全意为村民办理一件件的实事好事,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石龙村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高质量生活意识,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谢书记人年轻有活力、有头脑、有能力,他回乡做我们的‘当家人’,是我们石龙村的福气。”在广大群众心中,谢健不尽是一名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更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