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9日电 (刘刚 于龙)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将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力,聚焦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
探索“1+N校联体”模式,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雨城区以“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城区1所学校带动农村1所或多所学校,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采取管理互促举措,组建“校联体”工作领导小组,以乡村学校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指导19个薄弱学校完善办学理念、改造基础设施、优化教学模式;开展资源互享,完成了46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资产盘点及财务审计,统筹调拨全区近260万元的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到乡村薄弱学校,分批组织城乡2100余名学生开展“进城下乡”实践体验活动,通过“进城跟岗锻炼,下乡支教走教”模式,提升师资水平;建立了教研联动、活动联办、成果联享的“三联”教研互动机制,全区域分学段开展教学技能“大比武”,实施全体教职工教研教改“全覆盖”,全面激活干部与教职工的工作活力。
打造“十五分钟医保圈”,保障农村群众就近享受服务
雨城区以解决基层群众办理医保公共服务痛点、难点、堵点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基层医保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保障群众就近享受医保服务。
医保服务进医院,在区属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统筹设立“医保服务站”,承接区级下沉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异地转诊人员备案和“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病种待遇认定的共七项医保经办事项;医保服务进镇街,在各镇(街道)依托现有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站”,下放16项医保经办事项,充实医保服务的基层队伍,实现区级医保服务向镇街延伸;医保服务进村社,在各村(社区)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点”,分别与政法部门和银行合作,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保服务“全覆盖”,打通医保服务的“末梢神经”。
联动“三级就业圈”,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最终落脚点,雨城区聚焦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区、镇、村三级联动,让公共就业服务更有温度,提升群众生活的满意度。
据悉,雨城区在全区13个镇(街)基层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和22个村(社区)基层就业创业服务点,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援助、岗位招聘等就业创业服务;在区、镇、村三级设立“农民工服务窗口”,坚持“线上云招”与“线下直招”齐发力,扩展脱贫人口、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推进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目前已完成9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挂牌工作,共协调处理欠薪问题140余个,为200余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00余万元。
探索建设“医共体”,整合城乡医疗资源互惠互利
围绕“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目标,雨城区积极探索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合区、镇、村医疗卫生资源,三级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于民,全面开放检查资源并开通“绿色通道”,基层卫生院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库直接开具区医院检查申请单,进一步优化简化患者就医流程,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借力“龙头医院”人员、设备的优势,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实现“基层检查上传,医院诊断出报告”;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安排公立医院医生下沉参与慢病健康管理、孕期管理、产后访视等工作,建立三级卫生医疗协作配合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