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郫都区:还粮于田 保护耕地筑牢粮仓“地基”
2023年08月16日 20:0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 腾退低效果木195.56亩、恢复永久基本农田图斑面积150.7亩、约482亩良田开始育秧育苗……这是今年上半年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所取得的成效。

复垦后已种上粮食。友爱镇 供图
复垦后已种上粮食。友爱镇 供图

  友爱镇是著名的“中国盆景之乡”,花卉产业是该镇一大支柱产业,不少村民在自家农田里种植花卉苗木并出售。然而,随着近年来花卉产业愈发不景气,农户地里栽种的苗木没了市场,只好被大量“囤”在自家耕地。久而久之,不仅苗木不赚钱,地也荒废了。

  饭碗怎样才能端得稳?还粮于地,守好良田沃土才能让筑牢粮仓“地基”。今年以来,友爱镇纪委把耕地保护作为监督的重要切入口,加大对村(社区)耕地保护督导力量,确保耕地恢复工作落实见效,真正让良田复垦变粮田。

  “预计9月份收割稻谷。”在友爱镇龙溪村,大片水稻已开始泛黄。龙溪村党委副书记邓明建介绍,该村今年将腾退的10亩耕地栽种上了水稻。

  自2022年7月以来,友爱镇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耕地保护工作网络,认真梳理辖区内土地利用情况,镇纪委对违法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督导整改。其中龙溪村共腾退低效苗木、开垦荒地等共计230余亩,并栽种了油菜、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

  耕地红线绝不可逾越,为确保整改到位,友爱镇纪委采用清单式管理,实行挂账销号,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工作,将低产田改为高产田,使之成为粮食绿色生产的沃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