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9日电(吴平华)她自创立“僰乡源”饮用水品牌以来,坚持诚信经营,心系家乡,先后为上百名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她饮水思源,热衷于公益事业,踊跃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累计筹措资金10余万元为长宁“6·17”地震受灾群众、家境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解燃眉之急。她就是宜宾市珙县商会副会长、宜宾僰乡源山泉水厂总经理(关工委主任)何杰。
2015年,她获评宜宾市“创业之星”称号;2019年,获评宜宾市“非公经济奋斗标兵”称号;2020年,获评珙县“报效家乡先进个人”称号。
以诚创业 下岗职工蜕变创业之星
何杰系珙县底洞镇矿业公司改制下岗职工,曾从事劳务输出、五家岩火车站煤炭经营、货车运输、长兴煤矿会计等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逐渐雕琢出一颗心思细腻的内心,考虑到家乡属于喀斯特地貌,缺水、缺好水始终困扰着底洞镇的父老乡亲。在2007年9月,她主动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创业,从借房、租房开始,筹建了宜宾僰乡源山泉水厂,并承诺为家乡百姓带来高品质的山泉水。10多年来,何杰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原则,坚持为村民带来“放心水”,在水源管理上严选址、精把控,水源源自龙洞榜半山腰天然龙洞喷泉,方圆数十公里无任何污染,山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属于优质偏硅酸的弱酸性水。坚持为居民带来“甘甜水”,投资160万元采购了灌装900桶的全智能16道清洗消毒一体设备,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坚持为百姓带来“平价水”,在水厂经营上牺牲经济效益,稳定水价。10余载的艰难与曲折、跌倒与站起,何杰以其瘦弱的“小身躯”撑起造福乡亲的“大情怀”,正是这份对家乡父老的承诺,激励着她不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并见证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如今,她终于建起了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外设185个销售点,年销售150万桶水,销售收入年700万余元,成功带动上百余人就业,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逐步将僰乡源山泉缔造为行业领域内的优秀企业,用实际行动塑造了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
兑现诺言 企地融合共话桑梓情深
她经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企业家来说,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远比水厂的效益重要得多。”致富不忘家乡人,桑梓情深助脱贫。何杰一直关注当地百姓需求,主动为当地满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水,为三个贫困村的村民(共421户)提供3元一桶的山泉水,每年付每个村2000元管理费,为当地孤寡老人和困难孩子主动出资进行帮扶。
谢燕飞同学家住珙县底洞镇两河村四社,目前就读于珙县第一高级中学,在他刚满3岁时,母亲便因病逝世,父亲又体弱多病,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何杰当即捐赠4000元,并利用暑假邀请谢燕飞在假期来水厂参观学习并向他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此外,何杰一直坚持将销售一桶水中抽取2毛钱用于贫困家庭助学工程。何杰同志做过的好事很多,可人们知之甚少,她从不愿提及,这些年来,她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两千多个小时。面对媒体的采访,她总是百般推辞地说:“我只是力所能及做一点,自己也没做过啥。”
饮水思源 热心公益彰显企业担当
2022年,极端高温天气在珙县底洞镇迅速蔓延,各村村民生活用水短缺严重,部分村民甚至出现连续数日无水可饮的情况。何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放弃水厂白天正常生产时间,果断决定开闸放水,免费为辖区内旱情最严重的7个村的群众提供优质山泉水以解燃眉之急。
“旱情就是命令,减灾就是责任,坚守就是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土生土长的底洞儿女,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这是我在入党时面对党旗许下的承诺。”为了确保水源足量供应、维持供水现场秩序,何杰当即就发动水厂职工迅速地组建起一支12人的抗旱保供志愿者突击队,以三班倒工作制开展保水、运水工作。水不够用人来拉,人累倒了用车来运,平均每天10余台水车穿梭于村落与水厂之间,最高峰时有21台、载着40余吨的“救命水”为村民带去生的希望。曾有人问何杰这样顶着烈日地炙烤免费给村民提供清冽的山泉水会不会太傻,何杰只是嘴角轻微上扬,云淡风轻地说道:“只要能保证父老乡亲有足够的水来喝,我受的这些苦都是值得的,水厂损失的这些效益都不算什么。”
“僰乡源”成长的背后,凝聚着何杰的心血与汗水。她用自己的执着、爱心和胆识谱写巾帼企业家的情怀之歌,用实际行动在诚信经营的路上一直前行。她将带着一如既往坚定诚信经营的信念,成为珙县商户诚信发展中的领航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