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眉山市东坡区:擦亮“天府旅游名县”招牌 扛牢传承三苏文脉使命
2023年08月28日 16: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唐倩 张华洋)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因大文豪苏东坡而得名,是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同时也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区内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个4A级、2个国保单位、1个国家工业遗址。三苏祠博物馆和东坡水街等独具东坡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和连鳌山、短松冈等“独一无二”的“三苏”遗址遗迹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此,“东坡肘子”“东坡肉”等美食佳肴传承千年。

  东坡区聚焦提档升级,不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围绕“三苏文化传承提档升级”“永丰片区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两个引领”。

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东坡区以项目为抓手,坚决扛牢传承三苏文脉、弘扬东坡文化的首位使命,着力打造“三苏文化主题游”“三苏故里丰收游”“东坡美食体验游”“梦回大宋夜间游”等精品旅游线路。2022年,东坡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39.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82亿元,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居全市第一。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向哲 摄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向哲 摄

  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区提出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积极开展以三苏祠为核心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三苏文化的全网热度。与此同时,三苏祠以内部功能提升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古建筑维修、馆藏文物保护、三苏藏品征集、展陈改造提升、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在提升展陈水平方面,更是投入财政资金1500万元,筹备举办“中国有三苏——眉州苏氏家国情怀”主题展、东坡文化“六进”活动、大型舞蹈诗剧《东坡》创排等工作。

三苏祠。杜齐 摄
三苏祠。杜齐 摄

  在夜间经济作为消费领域新引擎的当下,有着良好夜间经济基础的东坡区点亮“夜间模式”,构筑“一湖一江多节点”夜游布局,成功打造的“东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区被国家文旅部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经济聚集发展示范区。2022年,“东坡醉月地”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12亿元;其中,夜间接待游客371.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10亿元。

 水街夜景。王长生 摄
水街夜景。王长生 摄

  距眉山主城区10公里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现有高标准农田3340亩,其中集中连片规模1500亩,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种植基地300亩。一到夏天,永丰村绿浪翻滚,稻香阵阵,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打卡,已成为“茂林修竹、美田弥望、水清稻香、白墙黛瓦”的乡村振兴典范。

  以永丰村为核心的东坡故里诗意丰收之旅入选文旅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6月永丰村被评为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农耕文化、坝坝文化、村落文化、灌溉文化等,永丰村整合特色资源,加快品牌建设,构建“农旅+”环线,加速片区农旅开发,永丰村先后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一幅“粮食稳、产业兴、乡村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东坡区将继续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持续推进“东坡故里”文化名片,同时,围绕永丰片区农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农旅业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