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1日电 (苟克炯)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立足财政职能加大统筹力度,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助力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集中财力支持
建设“天府粮仓”
据了解,四川省财政厅制定《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筹资工作方案》,明确财政支持重点任务清单,做好资金统筹平衡;加大资金政策统筹力度,足额落实中省财政资金,督促市县严格履行支出责任、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全面完成“天府粮仓”年度筹资任务。

宜宾市高县“天府粮仓”示范区。四川省财政厅 供图
优化财政支农政策
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
一直以来,四川省财政厅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强农业生产全周期、跨周期、逆周期财政支持政策研究。
该厅以保障粮油生产为主线,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对象、补助环节等,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农牧业并重,大力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多措并举保障生猪、牛羊、水产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该厅坚持三产融合,把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财政支持食物全产业链开发的重要投向,分级分类支持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发展方式绿色、质量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冷链物流体系等,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落实财政奖补政策
据介绍,四川省财政厅全力支持建设“天府良田”,立足新建和改造提升不同任务,针对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高原不同区域类型,推进实施“两个差异化”补助办法,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该厅鼓励市县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承包经营高标准农田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筹资投劳,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元化投入渠道。
该厅支持种业振兴发展,建好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继续开展水稻、玉米、小麦“1+3”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农作物、畜禽突破性品种后补助政策和重大推广品种奖励政策,支持建设南繁基地、国家区域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和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猪等种业集群,支持四川种业集团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农作物和畜禽种业产业化发展。
健全农民增收保障机制
加大特色产业投入力度
四川省财政厅不断优化惠农补贴机制和具体发放方式,实施规模种粮补贴省级财政提标政策,实行差异化补助、分年到位,逐步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实施粮食生产机具农机购置补贴提标政策,将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的品目中用于粮食(水稻、玉米、小麦)生产领域的品目纳入省级财政扶持范畴,在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基础上,省级财政予以补差,逐步提高中省财政补贴比例。
该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据了解,四川省财政厅学习应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支持重点,强化规划引领,支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该厅推进农村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持续开展省级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试点”,梯次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另外,四川省财政厅落实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实施新一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