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4日电 (唐倩 张华洋)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名“石泉”,是华夏始祖大禹的诞生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底色,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

自2020年北川摘得“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后,北川乘势而上推动文旅产业蝶变为美丽产业,加速美丽产业转变为美丽经济。
据了解,北川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出台《北川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编制《十四五专项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战略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都坝河农旅融合发展片区旅游专章》《青片河文旅融合发展片区旅游专章》《白草河精品农业发展片区旅游专章》等,落实文旅发展专项资金,引领全县旅游发展。

位于北川的石椅村,便通过发展“美丽产业”走出了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近年来,北川充分发挥石椅村禹羌文化、自然禀赋、人文资源等优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提质、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打出了“凝聚合力、夯实基础、创新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组合拳。
该村按照“以羌族文化和新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产业拉动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思路,将农房重建与当地羌俗文化传承发展和未来产业发展相结合,采取“一户一园、一园一景、连点成片、四季如画”的发展模式,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和维修房屋面积5.2万平方米,打造“川西第一羌寨”。同时,该村不断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2000余亩枇杷基地和精品苔子茶、桐子李等优良农产品资源,推出羌家坝坝宴、水果采摘、茶文化研学等体验项目,开展精品腊肉、优质水果、精美羌绣等农特产品展销,提高游客参与度。
2022年,石椅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此外,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等国家级荣誉9个、四川省天府旅游名村等省级荣誉19个、绵阳市首批最美乡村等市级荣誉10个。

无独有偶,北川旅游产品打造持续推进,成果亮眼。北川围绕旅游要素,推进餐饮、旅游商品、实景体验剧等建设;开发羌族印记、羌山文化礼盒“羌食荟”五个一大礼包等旅游商品;打造神木腊肉和治城烧鸡等特色餐饮;创作动画片《少年禹传奇》;打造儿童剧《少年大禹》、羌文化主题网红打卡地多巴市、禹王桥灯光秀,提升实景体验剧《走北川》,带动了北川夜间消费。

2022年,北川全县接待游客1124.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12亿元,位列绵阳市前列。2020年至2022年,平均接待游客为938.36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11%;旅游综合总收入平均为76.1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48%。
下一步,北川将进一步提升建设“天府旅游名县”,针对旅游品牌不响、智慧旅游建设滞后、消费增量较低、宣传营销乏力等不足,多措并举,对标补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