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5日电 (刘刚 王官银)今年以来,乐山市沙湾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文明新风建设、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见效。
“强”基础设施,凝聚乡村发展“硬实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已投资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亩、土壤培肥2000亩等,整治山坪塘5座,新建蓄水池9口;优化村级阵地,整合民政等部门资金400余万元对10个村(社区)实施“亲民化”改造,切实解决村级阵地“服务功能不全、群众亲近感不强”等问题;“全覆盖”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102个,形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性活动平台;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开展“五清”行动,建成“最美村道”72条、“美丽庭院”1100余户。
“倡”文明新风,凝聚和谐文明“软实力”。打造“沫若故里·人人讲礼”文明品牌,通过“沫若新乡贤”评选寻找“最美”,建设“铜河家风楼”,提炼“村级精神”,推行“红黑榜”等,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机制建设+宣传教育+监督引导”的工作模式,切实压实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责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净化乡村社会风气;利用墙绘、“三字经”和“快板”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已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30余场次。
“提”治理能力,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以太平镇罗一村“全国村民议事协商”试点为契机,深化“村民说事”民主协商,推行“凡事多商议、有事大家议、议事敞开说、大事代表定、结果大家评”的“五步”议事法,让群众愿意参与、有效参与;创新开展“铜心为民”系列活动,明确“六联”干部,推出“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制定“政策明白卡”,构建“1+8+12+N”志愿服务新格局,以志愿服务和困难群体关爱传递爱心,以文明实践助推文明乡风生根发芽;完善“区、镇、村、组”四级帮扶体系,明确帮扶职责6大类34小项,坚持每月走访收集、每季研判分析、每年考评问效,打造“四帮六联”党建综合帮扶体系,保障“嘉里人”关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乡村振兴“不落一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