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5日电 (刘刚 吴丹 沈静)为了努力构建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近年来,雅安市石棉县聚焦“三个点”、打造“三个课堂”、服务“三个主体”,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禀赋,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氛围更“浓”、形式更“活”、成效更“实”。

发挥“红色资源”,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氛围更“浓”
位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镇,以“翼王悲剧地 红军胜利场”闻名于世,其独有的“以悲衬喜”红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了把这一“红色资源”用好,石棉县通过发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遗址、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的主阵地作用,以推动“红色文化”与全民国防教育深度融合为主抓手,切实拓宽全民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同时,积极发挥“红色旅游”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县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县内“红色旅游”精品路线5条。根据“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创作了《石棉壮歌》《安顺记忆》等一批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并在安顺场景区展演了30余场。
“我们还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作用,设立了全民国防教育学习站点62个、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4个,成立国防教育宣教队伍8支,常态化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石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线上+线下”相结合,助推全民国防教育形式更“活”
去年“9·5”泸定地震期间,石棉县“大渡河勇士突击队”的队员们,不畏艰险深入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也正是石棉县不断创新、丰富国防教育载体,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赋能国防教育的外在体现。
据了解,为了使国防教育入心,石棉县发挥短视频传播快、“三微一端”传播广、门户网站影响大等优势,构建了“互联网+”的宣传模式,大力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型,探索科技赋能革命文物展示和革命文化传播新途径。
此外,石棉县以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为契机,将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相结合,广泛组织“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开展双拥“七进”和“5·25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纪念日”等军民共建、军地共建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生动诠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秀传统,打造群众身边的“现实课堂”。
服务对象针对性,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成效更“实”
如今,每年前来石棉县开展主题教育的企事业团体络绎不绝。为了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石棉县牢牢把握“全民国防教育主体在全民”这一主线,聚焦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三类群体,采取分层分类推进的方式,促进国防教育精准对接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
石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通过广泛组织开展“清明节祭扫、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着力提升战略思维和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同时,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对全县各级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扎实开展国防教育“进党政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的“七进”活动,广泛宣传革命先辈事迹、典型人物故事,教育引导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热爱国家、奋发图强,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的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