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5日电 (甄植林)“2023年承包了600亩田种水稻,‘竹里稻香’高标准农田很适合机械化耕种和收割,节省成本。”15日,青神县“竹里稻香”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种植业主徐俊红如是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的收获喜悦到来。青神县严守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奋力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绘就农业丰收新画卷。藏粮于地,夯实粮食丰产基础。当地着力提高耕地存量和质量,“藏”的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可持续的生产力。“亩产量达800公斤,这个数字让自己很开心,明年将再接再厉,争取连年丰收。”徐俊红称。
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到如今农机“长上眼睛”“装上大脑”,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青神农民种粮已挑上了“金扁担”。2023年,包括徐俊红承包地在内,青神县已新建了5000亩高标准农田,完成1.3万亩提质改造,今秋已收割稻谷6.43万吨。“智慧农田系统帮我减少20%左右的生产成本,动动手指就能种地,比以往风吹日晒劳作轻松多了。”徐俊红称,过去种地缺乏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低,如今通过大数据平台田间管理变得智慧轻松。

青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提升,探索建立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天府粮仓”特色示范区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