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南溪区:多措并举 守护一方“饭碗田”
2023年10月17日 13: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吴平华 李莹)“我这块地通过整治后现在全部种满了粮食,而且政府还给了补贴,处处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近日,家住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新建村的王奶奶说,自己这块地以前是撂荒地,根本没有利用起来,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让这块地发挥了最大价值。

 正在机械化收割水稻。罗平 摄
正在机械化收割水稻。罗平 摄

  据悉,宜宾南溪区围绕粮食种植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和农户,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和耕地流出整改,按照宜旱则旱、宜水则水的原则,在整治后的撂荒地和流入耕地种植粮食,对撂荒地整治并种植粮食作物的村民按500元/亩给予补助,建立“大春粮食面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撂荒地整治、‘非粮化’耕地腾退、定制粮基地建设”五个到户台账,确保粮油生产数据能调度、能监测。

  近年来,宜宾市南溪区为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质量,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2022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3.4万亩,粮食产量18.9万吨,为南溪区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抗灾能力,南溪区以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为重点,建成35.63万亩高标准农田,有序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同时,采取打田翻耕、绞田口、敷田边等保墒蓄水措施,大力开展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8%以下,“我们还大力推广地膜、遮阳网、秸秆覆盖等保护性抗旱措施,充分发挥9名乡村植保员“一兵三员”的技术作用,利用病虫监测点、虫情测报灯等,坚决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4%以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

  不仅在强农惠农方面下足了功夫,在新技术开发和对外合作上,南溪区也可谓是卯足了干劲,与四川农业大学、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甄选“川南旱地油菜—高粱宽窄行套作高效栽培技术”等7项新技术作为年度主推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100%。采购“宜香4245”、“冈优188”等高产稻谷新品种种子5.5吨、大豆种子60吨,推广“中稻—再生稻”、玉米套作大豆等新种植模式,提升良种覆盖率,实现2022年全区核定粮食产量18.9万吨,此外,统筹利用育秧中心,开展工厂化育秧供秧服务,探索整村开展水稻、高粱、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的耕种防收作业大托管服务,组织农机人员下沉一线进村入户,全覆盖包村开展技术服务,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大面积增产增效。

  “今年,南溪区计划粮食种植面积43.4万亩、总产量20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5.6万亩、净扩种0.35万亩,推广大豆复合种植技术3.2万亩;水稻24.2万亩,总产13.65万吨。”南溪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