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0日电 (周超华 张林)“下面,我给大家讲解扎染的制作材料采选、制作流程、历史渊源、民族扎染图案和色彩....。.”10月19日,四川工匠、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省级“非遗”体验基地“蝶画传习所”负责人王世宏在给学员们授课,现场讲授蝴蝶画、扎染等传统工艺制作技巧。
近年来,纳溪区永宁街道紧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构建人才“强磁场”打造人才“新高地”。引进四川三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学院(城南校区)入驻,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专业教师31名、农业“土专家”5名,首批招生900余人。依托该学院,推进“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试点,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动物医学3个专业16个班,每年预计培育900人。
永宁街道还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对接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企业与学院联建活动,组织宝晶玻璃、农合社等与三河学院召开座谈会,实现人才“定制式”培养、“订单式”输送。同时,优化服务措施留人才,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升级,在“硬件”与“软件”上同步发力、在“物质”与“精神”上同等激励。落实街道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聚力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支持各领域人才参与评选、表彰、奖励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浓厚氛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将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同向发力,紧扣产业链做深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四篇文章,全力助推西部工匠城建设,为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永宁街道组织宣传统战委员李祖琴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