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推动乡村诗歌创新发展 擘画“诗意”罗江大美画卷
2023年10月22日 19: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2日电 (龚韦双)近日,2023中国·罗江诗歌节暨大德如阳·调元川菜文化周——“乡土诗歌继承、创新与发展”交流会在德阳罗江举办。会议现场,还举行了第二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颁奖仪式,为王学东、蒋来明、康宇辰、刘勇等十位青年诗人颁发了获奖证书与奖杯。

交流会现场。 罗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交流会现场。 罗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研讨会,各地专家学者们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乡土诗歌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深入挖掘诗歌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发扬诗歌在人心滋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风气美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乡土诗的灵魂在于乡土气息,唯有挽起裤腿走进泥土,即便扎不下根也要感受到泥土里的深浅凉热,才能写出真正的乡土诗来。”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龚学敏表示。

  交流会现场诗韵涌动、气氛热烈,诗歌氛围浓厚,诗人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我们必须在新的语境下讨论乡土诗,乡土诗的精神血脉需要延续。”诗人阿古泰勒说,现代乡土诗必须用现代诗的形式、语言、意象、结构,书写现代的乡村、现代的乡村人,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乡村诗歌创作取得更大的优异成绩。

  “四川文学中引以为豪的诗句‘自古诗人例到蜀’,就是出自罗江清代诗人李调元。罗江与巴蜀一道,记录下了唐代及以后许多著名诗人入蜀的盛况,有着丰富厚重的诗歌文化。”第二届“四川十大青年诗人”获评诗人王学东难掩喜悦,激动地说道,当下,罗江也涌现出了一批极具创造力的诗人,未来“当代李调元”可期。

  “罗江深厚的历史底蕴将给文人墨客带来许多新的创作素材与灵感,所以无论是诗歌节还是文化周,都会成为社会各界文化、各地诗人以及诗歌爱好者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桥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表示。

  据了解,长期以来,罗江一直致力于诗歌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开展了系列诗歌交流会,挖掘诗歌文化的深厚内涵,在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罗江的文化发展。此次交流会,不仅为诗歌界提供了广泛交流、充分对话的机会,还为诗歌更好走进生活、走进时代搭建了新的平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