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 (刘刚 刘世杰)近年来,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08户18572人,建成大中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个。围绕贯彻落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决策部署,该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党建引领,着力完善治理机制
坚持分类施治,在2个大型安置点分类设置党支部和工作委员会,推动曙光小区升级为社区,选优配强治理干部;制定出台安置点治理工作方案、后续扶持实施意见等,确定10名市县领导联系大中型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建立“1+7”治理体系,分类制定管理办法;组建村民议事会、新风文明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建立“积分超市”,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安置点治理,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群众互助组织为补充的治理体系。
固本夯基,着力促进致富增收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茶叶、竹笋、青梅、有机蔬菜四大特色产业,整合资金11149.5万元,建成大棚蔬菜示范园区、后续扶持产业园区、青梅酒加工厂等一批利益联结紧密、联农带农强的产业项目;建成产业基地20个,扶贫车间6个,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5000余人。成立“乐在浙里”越马劳务协作工作站,提供就业岗位9100余个。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3548个,在200人以上安置点举办“春风送岗”大型招聘会10场次,推荐就业岗位1200余个,实现搬迁劳动力就业务工0.65万人。
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和美家园
发挥“援马综合党委”乘数效应,链接多方社会资源,补齐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卫生模范户、最佳楼栋长等创建评选活动200余次,树立文明典型千余户(人),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的婚丧新理念,遏制陈规陋习,促进形成移风易俗良好社会风气;实施“彝乐新居”和“五治润彝居”的“微治理”项目,创新“支部引领+德古会商+邻里共劝”的“三位一体”调解模式,推进安置点共建共治;组建“店小二”“彝家卫士”“夕阳之光”等志愿服务队伍15支,在安置点举办摔跤比赛、彝绣比赛、彝歌会等80余场,推动群众融入新生活、感受新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