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第19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蓉举办 助力“民营博物馆第一城 ”建设
2023年10月27日 16: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7日电(王爵)26日,“第19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在成都新华宾馆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收藏家协会的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资深收藏家,海内外嘉宾共260多人参加大会。

活动现场。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活动现场。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与会代表将于10月27日至28日集体参观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旗下的多个民办博物馆和艺术馆,包括四川省三都博物馆、四川福宝美术馆、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活动中心、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党委活动中心、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成都市寿丰堂艺术博物馆等。

中国非遗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协会会长郑晓幸发言。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中国非遗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协会会长郑晓幸发言。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27日,在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与会者深入了解了中华姓氏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丰富内涵。他们欣赏了博物馆内展示的大量珍贵家风家训文物藏品,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中华姓氏文化、家学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揭示了民间收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民间博物馆。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参观民间博物馆。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书画大展,一件件珍、精、奇、特的收藏品、艺术品,让全国各地的收藏家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纷纷称赞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民营博物馆藏品丰富,文化气氛浓厚,为成都市的世界文创之城建设贡献了民间文博力量。

参观。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参观。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供图

  据四川省收藏家协会数据,成都市民营博物馆、纪念馆的数量已达到119家,藏品已近千万件/套,其中免费开放的超过80家。四川民办博物馆正逐步形成“博物馆集群+古镇”“博物馆+景区”“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学校”“博物馆+公园”“博物馆+村落”等多样灵活的办馆模式。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全国民办博物馆联合会执行主席、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高兴华也作为三都博物馆的负责人,向参会嘉宾介绍了三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他表示,时隔十多年,继09年四川主办第九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此次四川再次主办这一论坛,这让全国民间收藏界有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除了助力成都乃至四川民间文博产业发展,也是大力弘扬收藏文化、推动全国民间收藏事业新的发展。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民间收藏正是去粗取精,将传统文化的结晶展示给公众。而民营博物馆则是将藏品从私家收藏到与社会共享,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与公众共襄文化大餐。

  中国非遗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协会会长郑晓幸认为,中国民间收藏近年出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杂耍”到专业、从自娱到共享等可喜的变化,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他特别建议民间收藏家将目光转向当代收藏,“大家普遍更重视古玩收藏,但今天的艺术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珍品。”

  此外,论坛组委会从收到的64篇论文中,挑选了关于陶瓷、票证、钱币、珠宝玉器、字画、唐卡、集报、古建筑、民营博物馆等10多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对中国收藏、收藏组织及民营博物馆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