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1日电 (刘刚 缪静)近日,作为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的活动之一,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特色劳务品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国际会堂进行了展示。“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自贡彩灯工匠”,代表四川目前已培育的232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参展,以其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的显著成效,赢得了观展者的点赞。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贡彩灯工匠”劳务品牌通过构建保障体系、壮大劳务产业、打造人才高地,不断释放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带动就业13万人,总产值超50亿元,已成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是“再造产业自贡”的新动力源。。
文化塑品牌,“彩灯工匠”叫响全国
“以彩灯文化为劳务品牌塑魂,以彩灯产业为劳务品牌聚力,以彩灯技艺为劳务品牌赋能,‘自贡彩灯工匠’品牌越叫越响。”据介绍,与会专家认为,由彩灯文化孕育而成的“彩灯工匠”劳务品牌,与自贡城市名片“中国灯城”融为一体,已成为四川乃至全国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技艺和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始于唐宋时期的自贡灯会,兴于明清,盛于当代,八百年彩灯风情经久不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彩灯依托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积极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和特色顶流IP,多次亮相G20峰会、北京冬奥会、进博会等国际舞台。
近年来,自贡坚定实施“彩灯+”和“+彩灯”的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专精尖”产品和配套服务,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举办了50多场国际灯展,观灯游客累计达5亿人次。仅2023年上半年,就开展了境外彩灯项目40个,实现文化出口2252万美元。目前,“彩灯工匠”足迹已遍布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越发受到市场青睐。
品牌促产业,两千企业活力迸发
临近年底,正是彩灯行业最繁忙的时节。连日来,在位于大安工业园区的自贡市龙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匠们正在加紧制作造型各异的彩灯和仿真恐龙骨架。这批订单将于最近制作完成发往国外……
在自贡,与龙腾文化一样,灯彩、海天、创奇、腾达等彩灯企业竞相发展壮大。依托彩灯龙头企业,自贡彩灯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传统制灯工艺与现代科技创新、灯饰照明与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业与文创产业等的有机融合。
“彩灯工匠融入了新兴技术理念,更新了传统制灯工艺,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行业部门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整合。”据自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建设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2条措施》的要求,自贡进一步整合了行业部门资源,建设了“彩灯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品牌促产业,走出了一条劳务品牌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带就业,做强人才“第一支撑”
据了解,依托彩灯行业资源优势,自贡彩灯以产业兴旺的“里子”,做强劳务经济的“面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转移输出就业和海外就业,取得了亮眼实效—通过“文化品牌+劳务品牌”,最大化发挥自贡彩灯占据国内85%、国外92%以上的市场份额优势,实现了就业“量”的突破。截至目前,“彩灯工匠”劳务品牌吸纳农民工等群体就业达13万人,带动季节性用工达8万人以上。
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化人才“第一支撑”。自贡市深挖彩灯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整合资源禀赋,“政校企”多方合作,从学历教育、职称评定、品牌培塑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全国彩灯行业人才高地”。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院校协作”的培养模式,2018年自贡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华彩灯学院,开设了彩灯制作、设计、管理3个专业以及“探秘匠心”等28门彩灯研学课程。
“就像‘最强大脑’,除了教育办学,它还担负着产业研究与运营的任务,为自贡彩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川轻化工大学彩灯学院院长黄德春说。
不仅如此,自贡彩灯行业还组建了万松涛、邓培林等彩灯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彩灯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就业实训基地25个,推行“订单式”、新型学徒制等培养模式,构建起了“徒—工—匠—师—家”的“五级彩灯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的“四级彩灯人才”梯度体系,“政府—院校—基地—企业”的“四位一体”彩灯人才培训闭环。
“未来,我们将加快构建彩灯人才、平台、项目、金融等全要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擦亮‘彩灯工匠’品牌。”在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媒体圆桌座谈采访中,自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