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织密防控网、治理隐患点……德阳什邡近10年地灾零伤亡
2023年11月03日 16: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日电 (周鸿)地处龙门山脉的什邡,环境优美,夏日清凉,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然而这里也是极端气候频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什邡又是如何做到近10年来未出现因地灾伤亡事件的发生?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因为一张‘网’。”近日,什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织密防控网络 实现信息全掌握、反应更快速

  这张“网”到底是怎么织成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

  “针对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我们建立了‘1461’工作体系。”什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而言,就是成立1个工作专班,建立会商研判、巡查排查、应急救援、信息报送4项工作机制,抓好人员安全、车辆通行、道路安全、地灾防范、洪水防范、房屋安全6项重点工作,从而织密1张防控网络。

  在这张“网”中,蓥华镇竹溪村9组村民尹邦成作为一名专职监测员,负责竹溪村筒车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守护着附近13户村民安全。在尹邦成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他的巡查情况。

  10月30日上午,尹邦成和往常一样来到筒车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查看,然后用手机拍下照片和视频,再将其传到工作系统里,以方便其他部门了解情况。

  “这个隐患点还安装了裂缝位移计和雨量筒,只要隐患点上出现问题,机器能立即将信息传输到我们的手机上。”尹邦成说。

  像这样的仪器,什邡市在梳理的三十处威胁人数较多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设备134台,实现部、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

  “我们还与周边县(市、区)开展跨区域联动。通过织就的这张‘网’,实现信息全掌握,什邡各部门就能快速反应。”什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提级响应、见预(雨)就撤、严格管控”要求,2023年,什邡市共计主动避让41000余人次。

  隐患点治理、住户搬迁217处 隐患点减少到57个

  地灾隐患点的大幅减少,是近10年来未出现因地灾伤亡事件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什邡市投入2300万元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等项目25处,地灾隐患点由2020年的217处减少至2023年的57处。

  竹溪村村民张建初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花了2万多元,就住上了净面积为90平方米的房子。而之前,张建初住在杨家山,这里地质灾害频发。尤其到了汛期,晚上睡觉都不安心。

  “现在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张建初高兴地说,“家里还通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离场镇也近,上街方便。”

  据悉,什邡市以政府出资、社会捐助、村民自筹等方式,创新探索“六个一点”筹资方式,极大降低避让搬迁成本,确保搬迁保障更贴心。其中,竹溪村杨家山滑坡点搬迁安置项目,节省群众搬迁成本550万元。

  “演练也是我们的‘必修课’。”什邡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恩刚介绍,通过演练,可以完善应急预案。同时,也让群众参与其中,一旦遇到,就知道该如何避险。

  据了解,什邡市全年共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15场次,不断提升预案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群众应急避险能力。同时,建成市、镇、企业多层救灾物质储备体系,打造救灾物资储备库(站、点)6个,储备更新抢险装备器材、救灾物资15万件,确保有效救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