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8日电 (朱映江 邹星雨)立冬到,农事忙。11月8日,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1000余亩红薯迎来丰收,当地群众正有条不紊地开展采收,随着一声声锄头落地的声音,一垄垄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破土而出,摆满了田间地垄。
“每亩红薯产量在6500斤左右,产值超2600元。”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村民张德学笑着说。“今年,我们和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无论红薯有多少,都可以卖出去。”
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上个月,昭化区太公镇成功招引并签约8个项目,完成到位资金8172万元。其中,卓越红薯粉加工厂项目落户太公镇白头村,搭建起一条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条。
“当前,我们日生产量在20吨左右,首批生产的红薯粉丝将销往浙江、上海等地,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500万以上。”广元市卓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张声辉介绍。
趁着晴好天气,一车车红薯运往厂子里,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后,将被制作成太公镇白头村粉丝、粉条等系列产品。据悉,卓越红薯粉加工厂项目已带动8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种植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同时,采取培育技术骨干、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把红薯产业做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唐瑜坦言。
在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太公镇还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积极招商引资,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在辖区内掀起了优环境、助企业、增项目、上台阶的新浪潮,有效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昭化区太公镇副镇长袁晓梅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发展粮油、小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签约的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同时,我们将全面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坚定一线两点三带的总体布局,把战略利好、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助力‘三农’工作更好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昭化区积极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驰而不息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同时,还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优质涉农企业,辐射带动村民增收,持续推动农业迭代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