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6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6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古建设计研究中心制作的“川地传统建筑营造工艺系列短视频”今年共斩获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四川省优秀科普视频一等奖、“蓉遇科普”年度科普数字作品三项大奖。
今年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创科普视频《大木天工栋梁匠心——川地建筑的“大木作”》从957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100部”。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是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国家级赛事,至今已举办8届,获奖作品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艺术性,以丰富的内容视角,科学可视化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

今年9月,纪录片《奇思巧技天地人和——川地建筑的竹编夹泥墙工艺》荣获“2023年四川省优秀科普微视频”一等奖。此次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全省共征集科普微视频190部,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名,四川省优秀藏汉双语科普微视频35部。

9月26日,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暨“蓉遇科普·2023”颁奖仪式在四川省体育馆举行,现场揭晓了“蓉遇科普·2022”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图书、年度科普数字作品、年度科普活动以及科学美空间名单。经过初评、网络点赞、终评的多番角逐,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品的侧重工序记录的系列视频《四川传统建筑工艺系列纪录片》获得年度科普数字作品。

据介绍,“川地建筑的传统工艺”系列科普纪录片,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设计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的部分研究成果,希望以艺术化、视觉化、叙事化的方式将传统工艺的魅力展现在公众面前,实现科学研究与公众的对话,唤起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