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第二十一届软洽会锦江分会场暨软件独角兽成都行活动举办
2024年01月12日 11: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2日电 1月11日,以“软件改变世界·锦江拥抱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锦江分会场暨软件独角兽成都行”活动在锦江软件园举办。100余位软件独角兽企业、世界知名顾问机构、投融资机构、有关政府代表齐聚锦江,共话投资合作。活动现场发布锦江软件园产业规划,推介锦江软件园重点项目,并现场签约重点项目8个。

活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
活动现场。主办方 供图

  锦江软件园不只是产业园区,而是一套整体片区规划,包括“一道九园”,即一条锦江科创大道,串联9个产业园区,涵盖金融科技、生物医药、智能网联、都市工业、汽车商贸、智慧康养、都市文旅等特色产业门类,肩负着“科创育未来,再建一个产业锦江”的使命,承载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重任。

  一年以来,锦江软件园在土地、载体、环境等硬实力方面不断夯实,在规划、政策、品牌等软实力方面不断增强。对标“中国软件名园”创建标准,前瞻谋定《锦江软件园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白鹭湾科技生态园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核心定位,以软件产业资源承接和产业要素培育为主要抓手,锚定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应用相关领域,绘就“一道九园”AI+产业图景。

  会议现场发布了《锦江软件园产业规划》,基于产业研究结果,明确锦江软件园“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强化锦江基础数字能力”“加强传统软件业态布局”三大发展方向和细分发展领域。

  还召开了软件独角兽企业闭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参会,重点企业介绍了发展情况,并与锦江区领导交流了在锦江软件园落地的合作设想与诉求。

  锚定“三个核心目标”,再建一个产业锦江,锦江软件园是关键。锦江区思路日益清晰——始终锚定“三个核心目标”,加速实现与“天府软件园”并驾齐驱,共同推动成都软件产业能级提升和位次提高。

  第一个目标,2000亿元高含金产值!聚焦智能网联领域,布局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聚焦金融科技领域,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信用评估、投资组合管理、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应用;聚焦生物技术领域,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药物研发、基因医疗科学、临床试验决策等环节的落地应用;聚焦都市工业领域,研发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软件;聚焦数字传媒领域,推进内容生成、内容传播、内容表达和内容交互等方面价值创新;聚焦数字文创领域,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数字藏品应用场景……通过软件细分领域的全矩阵式布局,力争到2025年实现锦江软件园总产值2000亿元,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2000家。

  第二个目标,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高品质的产业载体,是吸引优质项目、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锦江区将着力打造专业楼宇、工业楼宇、总部楼宇“三大类型”高品质楼宇产业生态。目前,锦江软件园内已投用载体面积480万平方米,20余栋专业楼宇企业入驻率超85%,预计明年新增1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力争到2027年实现1000万平方米的载体总量。

  第三个目标,10万名高层次科创人才!再建一个产业锦江,核心在于产业、重点在于人才。锦江软件园将以最大诚意的“真金白银”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提供政策支撑,力争5年内让10万名高层次科创人才在锦江软件园“策马奔腾”。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给予最高2000万元综合资助;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包含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等获得者,给予最长3年、年度个人收入最高10%的奖励;对市级及以上重大人才计划专家进入园区创新创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和最长3年、最高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租金支持等。此外,在人才安居、教育方面,提供完善的人才保障,让研发团队专注创新,让企业高管安心创业,让技术人才凝神干事。

  “软件改变世界·锦江拥抱未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锦江分会场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搭建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头部企业、投资机构在软件领域的沟通交流平台,吸引全国软件领域独角兽(潜在)企业落地锦江。下一步,锦江软件园将加快企业招引培育,持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增强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支撑成都软件产业建圈强链,奋力打造成都软件产业全新增长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