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叙永:“应急兵”下足绣花功夫 守护民众安全
2024年04月20日 21: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0日电 题:叙永:“应急兵”下足绣花功夫 守护民众安全

  作者 刘忠俊 何芳 涂越

  叙永县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境内富饶的煤矿资源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但也面临着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顶板、水害等灾害俱存的严峻形势。7年前,叙永县还有不少煤矿使用炮采工艺,不仅产量和效率低,回柱放顶作业安全系数低,顶板事故也时有发生,危胁着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制约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吴永贵(右一)和同事在井下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吴永贵(右一)和同事在井下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泸州市叙永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吴永贵一次带队到煤矿开展安全检查,矿上刚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装上了采煤机。该矿煤层薄,仅有0.7米,采煤工作面空间狭窄,有些地方只能手脚并用匍匐爬行,来到刚安装好采煤机的工作面实地检查运行情况。

  撤离工作面途中,突然传来几声轰隆巨响,“快!快撤!”吴永贵大喊,拉着同行的人接连后退,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轰”地一声,数吨重的采煤机松动滑落迎面撞来,猛地停在了距他们不到半米的地方。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如果采煤机再多下滑1米,他们再慢1秒,后果难以设想。

  为解决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难题,吴永贵请来专家,又一头扎进煤矿,查明问题根源,通过采取增设防滑绞车、稳固支柱等治本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采煤机下滑的问题隐患。

  5年来,吴永贵下井400多次,徒步矿井上万里。在他坚持不懈推动下,叙永县的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掘、在线矿压监测系统、井下视频监控系统等先进装备、工艺稳步推进,走上安全发展道路,叙永县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亦得到有力防控。

  2018年12月9日16时许,叙永县分水镇突发山体滑坡!时间就是生命!吴永贵迅速组织160多名专业救援人员直奔现场。此时正值隆冬,雨雪交加,滑坡山体将12名群众掩埋,生死未卜,情况危急。吴永贵迅速牵头成立救援指挥部,一边有序疏散附近居民,畅通救援通道。一边指令用生命探测仪定位被困群众位置。

叙永救援现场。(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叙永救援现场。(资料图)泸州应急供图

  “有没有人、有没有人”,救援队伍一边仔细搜索,一边高声呼叫。“我在这里,救救我”,突然,一处垮塌山体下传来微弱的呼救声。“老乡挺住,我们一定把你救出来。”废墟之下,被困人员气若游丝,意志逐渐游离,吴永贵不停地喊话安慰,激发其求生意志,并和救援队员一起徒手搬、双手抬,一点点扩大废墟缝隙,向被困人员传递水和葡萄糖补给。经过8小时连续不断的救援,被困人员挣脱死神,迎来新生。

  2023年7月26日24时许,叙永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各乡镇立即响应综合研判,防汛责任人全部下沉一线,挨家挨户喊醒叫应,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夜色中,全县953户3128名群众紧张有序地转移到安置点。由于预警及时,转移有序,无一人伤亡。

  这场“天灾”的成功应对得益于叙永县的“智慧应急平台”。暴雨来临前,叙永县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更新气象、水文等数据,当时吴永贵正好在岗带班,迅速组织对30个地灾监测点、13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开展点对点监测,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响应机制,指挥调度“叫应叫醒”,发挥科技优势,同自然灾害较量,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为了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吴永贵带着信息化工作专班走遍了23个乡镇,发现要建立统一的平台困难重重。通过实地调研,他提请叙永县委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逐一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成功接入雪亮工程等26个系统,利用无人机、布控球、单兵手持可视化装备等传输设备,实现可视化监控、智能化预警、精准化处置等功能,将风险信息、队伍物资、区域风险态势等“一网”锁定。

  信息壁垒打通了,叙永乡镇一级却面临着技术支撑、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挑战。吴永贵邀请中国电科集团专家入驻白腊苗族乡,围绕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贯通从平台的优化方案设计,到功能架构、技术测试,再到落地操作运用与培训的全流程帮扶。最终打通了基层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让制度从“写在纸上”转变为“长在土里”,并在一次次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

  斗洪水、扑烈火、化危机……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没有工作日节假日不同,这就是一名“应急兵”的工作。“选择了应急就选择了奉献,就必须要有担当。”吴永贵称。在2024年第七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吴永贵也因工作突出获“记一等功公务员”。(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