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5日电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品德修养等目标,不断探索AI赋能学科德育的创新应用,近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举办AR德育课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承办,成都双流区棠湖小学协办,活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德育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如何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活动伊始,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校长朱祥勇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学校文化及发展。他表示,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以政策为指导,融合创生为理念,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积极促进老师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堂课是由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老师李昕带来的AI活动课《中国探月1》。李老师通过AR探月课件让学生以观察员的身份去观察嫦娥一号到六号工作任务和活动轨迹,让学生感受了探月背后的艰辛与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并通过与AI嫦娥对话,展现了中国探月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随后,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老师黄虎带来AI班会课《神奇的鱼》。课堂开篇以AR海洋为开场,AI创作《深海的呼唤》为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看到许多不同种类的鱼。通过介绍鱼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以小组探讨的方式探究鱼各部位的作用,并形成了保护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最后一堂课是由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老师曾兰茜带来的AI学科融合课《编花篮》。老师让学生踏着编花篮的节奏走进教室,将河南的唱法和编花篮的手法融入到其中,伴着AI节拍器让学生在欢快中学习演唱。最后,老师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与演变,让学生们感受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发扬、传播。
现场,四川省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青春对三堂课分别给予高度评价,成都市教科院德育教研员周玫对三堂课也先后做点评。

活动当日下午的微论坛,由成都大学特约研究员陈静萍作《人工智能与学校变革创新》讲座,陈静萍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教育创新的深刻见解。
随后,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副校长陈晓川作《融合创生》讲座,讲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并通过介绍紫东学校利用AI技术对老师画像、《中国探月》课堂诊断报告,展示了学校在如何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水平上的探索心得。
现场,成都市中和中学润和分校书记、校长杨群作《 AI与教师的协同发展:未来教育的新模式》讲座,介绍学校文化和发展以及办学理念,并讲述了该校在利用AI技术在德育、科学多学科融合上的经验,并通过AR、VR课堂让学生高质量成长。
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副校长陈冠夫接着作《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早期创新人才培养》讲座,介绍了该校在智能化建设中的投入,让更多师生收益。
据了解,本次活动在AI科学、音乐学科融合上进行创新性探索,AI数字人回答环节、AI音乐让课堂充满更具灵动、智能色彩,下午的专家的讲座带给了线上线下老师们更多的感触和思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