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元利州:变被动为主动 让民声变民生
2024年11月06日 16: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6日电 (冯小珈)更新老旧小区活动空间、翻新路面畅通出行、水网改造“润”民心……近几个月来,广元市利州区城区内52个社区居民,总能在家门口有新发现、新惊喜。这些改变,源于正在进行的“办一件事•暖万人心”惠民活动。

  今年8月,利州区聚焦“双提升”和“群众诉求大起底”,开展“办一件事•暖万人心”惠民活动,邀请群众一起找问题、出点子,围绕排水管道疏通、孤寡老人日间照料、小区改造提升、道路修复等与自身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提出意见与建议。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收集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停车位增设等民情民意线索1700余条。

  事从哪里来?广聚民意定事

  “今天,我们一起开个坝坝会,大家面对面交流,听取、收集意见、建议,特别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两个月前,广元市利州区雪峰街道首场“办一件事•暖万人心”惠民活动坝坝会召开。雪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建平的开场白,让与会代表感受到此次坝坝会的诚意。

  “我是华山路社区代表袁艳,春苗路西段路灯覆盖不全,夜间出行不方便,能不能新增一些路灯。”袁艳率先站了出来,提出了她的问题。

  话音刚落,雪峰寺社区代表韩肖接过话茬说:“我们春馨苑小区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停水、水压低等问题时有发生。”

  从人居环境改善到基础设施完善,从用水用电到安全出行,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人人都是“发声器”。“这次惠民活动,我们充分倾听老百姓诉求,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居民住户、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等方式,多方面收集居民意见,做好公约数,体现老百姓最大诉求。”刘建平说。

  听民意,解民忧,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自活动开展以来,利州区针对基础设施、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广泛动员文明实践、包联单位党员、网格员、街长巡街等力量,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走访入户、召开坝坝会、12345平台等形式,线下线上收集民情民意,梳理分类汇总,制定实事办理方案,建立民生诉求台账。

  事情怎么办?多方联动办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根据建立的台账,街道社区及时将任务清单进行分解,定事定人定岗,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跟进。对需市、区协同办理的,利州区全力做好协调工作,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办理机制。

  按照轻重缓急,雪峰街道立即将华山路社区春苗路路灯安装等16个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经现场踏勘,春苗路需新增太阳能路灯12个,街道、社区和包联单位立即向有关部门申报。通过多次实地走访,组织召开居民代表议事协商会议,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共同商讨路灯安装方案、工程预算、经费筹措、施工单位等一系列工作。今年8月,工程进入实施阶段,经过15天施工,春苗路的路灯全部安装完毕,让雪峰小学2000余名师生、周边1000余名居民夜间出行更方便。

  不仅春苗路路灯亮了,泡石社区五组的路也变的平坦了。“你看现在这路也修得又宽又平,下雨天再也不用躲大坑了,整个社区也变得整洁漂亮。”泡石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娟指着刚翻新的通往金山村道路介绍,在街道、社区和包联单位多方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下旬,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仅用时10天,摇身一变成为平坦的沥青路,大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问题”连着“大民生”,全面真实了解、倾听群众呼声是政府部门“有所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利州区通过街道社区跟进办、职能部门履职办、包联单位协同办多方联动,让“实事”真正落在群众的“需求点”上。

  事后如何验?交由群众评事

  “楼顶瓦片换新了,安全隐患也消除了。”“木质行人道更换成大理石板,出行更方便安全了……”一件件“揪心事”变成了“暖心事”,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

  群众点的题,党委政府答题是否到位?利州区纪委监委落实专班力量,分行业分区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脚步往下走,监督向下沉”的方式,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对群众评议效果不佳、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确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走形式、不打折扣。各社区通过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线上评事等形式,每月选取一件最具代表性、最为满意的实事,通过公众号、面对面等方式向社会公示,交由群众来评判办理效果。

  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群众诉求1500余件、满意度达99.8%。(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