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此地无银”公益沙龙在蓉举办
2024年11月26日 18: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6日电 (记者 王鹏)“此地无银”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支持公益沙龙近日在成都举行。

  此次活动通过公益微电影揭示了银屑病患者在求学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聚力各方围绕疾病长程管理和社会支持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努力提升公众对银屑病的科学认知,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银屑病患者公平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47%,有近700万患者深受疾病困扰。除疾病本身带来的健康负担之外,银屑病患者往往因为皮肤的红斑、鳞屑等症状而遭受他人的误解甚至歧视,带来极大心理负担,且银屑病具有青壮年高发的特点,约2/3的患者在40岁以前发病,正处于求学就业的人生关键阶段。数据显示,超过60%的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不被理解、差别对待等原因,工作或学习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传递银屑病患者对学业、职业公平发展的迫切呼声,公益微电影《寻找李百银》第一次让银屑病患者在校园、职场中不为大众所知的经历走到阳光之下。帮助公众更加客观、科学地认识疾病的同时,促进社会对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发展困境的深刻理解与真诚支持。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有这样的社会力量关注到银屑病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愿意给予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李薇教授表示。

  银屑病患者小雅说:“很高兴通过这部短片,让更多人听到我们追求公平的心声,也真诚希望大家能正确看待疾病,减少误解与歧视,让更多患者能够像影片中的角色一样,挣脱心灵枷锁,回归正常的生活。”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等创新药物的出现和临床应用,银屑病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靶向的新时代,患者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已经成为可能,疾病本身对求学就业的负面影响有望得到消减。

  “当前的创新靶向治疗方案已经可以帮助银屑病患者维持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因此希望社会大众能够科学地认识银屑病,改变诸如银屑病是传染病等错误成见与歧视,为患者送去更多关爱。”李薇教授强调,然而银屑病目前仍无法根治,其反复发作的特性可能使得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因此疾病的长程管理尤为重要,“应规范用药、谨慎减停,减少复发风险,同时需关注免疫细胞层面的深度改善及共病管理。生物制剂治疗有望降低共病风险,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全面守护。”

  此次公益沙龙由强生公司发起、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公益支持。(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