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日电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侨联与温江区侨联代表一行赴湛江军事文化博览园开展“忆华侨抗战功,启民族复兴程”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国防教育体验,缅怀华侨抗战的功绩,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红色基因在侨界群体中代代相传。

硝烟不再弥漫,但英雄不能忘记。在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着无数华侨同胞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抗美援朝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世界各地华人组织的抗日救国团多达三千多个,数十万海外华人回国参加抗战,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在广东空军中的飞行员几乎全部都是华侨。1938年,南洋华侨发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由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担任主席。南侨总会带领南洋广大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做出巨大贡献。1939年,陈嘉庚发动南侨总会组织“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热烈响应号召,分九批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国服务工作。南洋机工在完全暴露在日军轰炸下,和云南百姓一起用生命修通了抗战补给线滇缅公路。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全球4000万华侨中,有800万人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战,累计捐款超过13亿元,捐赠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余辆。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华侨商号“一日三捐”的义举,是侨领陈嘉庚“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抗战”的担当,更是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以血肉之躯筑就“抗战输血管”的壮烈史诗。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看、听、触、思”多维度体验,用脚步丈量先辈的奋斗历程。让侨界人士深刻认识到:华侨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者。正如西南财经大学侨联主席、温江区侨联副主席王涛所说:“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危亡时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根魂梦’的家国情怀。我们要把华侨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侨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导广大侨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两地侨联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开展“侨界红色故事汇”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侨界群体中代代相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侨心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