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高新区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月18日 20: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8日电 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主要承载地,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多所中小学积极探索构建打造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逐渐形成特色。

  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坚持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创探究实践等领域结合,积极整合高校、高科技企业等资源,立足国家课程教学要求并结合实际开发机器人、无人机、JA课程、数学建模、化学与材料、未来城市等STEM特色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理念深度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进行生涯规划与设计。

  “我们还尝试将AI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英语老师使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同学的口语发音和语法进行实时评估和纠正。同时也注重培养同学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语文课堂上,让AI根据诗歌生成一幅展现其意境的图画,能够直观让学生们感受诗词的韵味与美丽,也引导同学们用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

  2024年,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获评“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为更好提升全体学生的素养,学校构建了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三级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基于项目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创意制作类、实验探究类和实践应用类课程中不断探索,以提升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效能。除常规教学外,还常态化开展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创新活动。

  据了解,学校建设了一支创新素养高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主持省市级人工智能课题两项,建有成都高新区青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分院,配备建设了计算机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创客实验室、AI火星太空农场等功能丰富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个性化的在线学习空间。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战略,加快人工智能教育空间、课程和活动建设,完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此外,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和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近年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实践案例和经验。

  成都高新区康和小学引进了智慧书法教室,智慧书法教学系统不仅提供了“六步临摹法”“边看边练”“单钩”“双钩”等多个高效的练习方法,还可从笔画、结构方面对学生的书写进行AI专业评测和指导;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小学利用AI技术开展虚拟农场、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据了解,未来成都高新区将通过系列举措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集聚社会资源打造共建共享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体系,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的素养,激发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潜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