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丝路花雨》在广安演出 让民众感受敦煌艺术盛宴
2025年04月27日 19:1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7日电(王爵 黄钟锐)上座率达90%!4月26日晚,甘肃省歌舞剧院携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广安大剧院上演。悠远驼铃声中,观众穿越千年丝路,沉浸于这场“活的敦煌壁画”艺术盛宴。

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广安演出。范聪 摄

  当晚19时30分,随着三声编钟清响掠过剧场,灯光渐次暗下,曼妙深沉的古乐声中,舞剧《丝路花雨》大幕轻启,一个发生在盛唐时期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缓缓铺陈。

  在商旅往来的丝绸之路上,波斯商人伊努斯在旅途中遭遇沙尘暴的袭击。幸运的是,伊努斯得到了敦煌老画工神笔张及其女儿英娘的救助。随后的剧情中,英娘被强抢为舞伎。伊努斯挺身而出解救英娘,三人随之一同踏上了充满艰险与温情的丝路之旅……

演出现场。范聪 摄

  “看!千手观音!”“天啊,霓裳羽衣舞太美了!”这场演出堪称舞蹈的狂欢盛宴。演出过程中,观众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当英娘以“反弹琵琶”的经典姿态亮相时,整个剧院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出很好看!”“能不能加演一场……”演出结束,“不过瘾”是现场不少观众的共同感受。这些“抱怨”,却也是动人的褒奖。除了意犹未尽的感慨,演出在观众心中激起的,还有对丝路文化与敦煌艺术的赞叹。

  广安市民张丽感慨道:“我和朋友慕名而来,虽然之前对《丝路花雨》有所了解,但现场观看还是第一次。舞剧的剧情感人至深,舞蹈更是优美绝伦,尤其是英娘的舞蹈,美得令人心醉。这场演出让我对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灵也仿佛接受了一次洗礼。”

演出现场。范聪 摄

  除此之外,演出还激发了观众对敦煌文化进一步探索的热情。文创展台前,大学生林浩买了敦煌元素书签,在带来的壁画图册上记满舞台与壁画的对照笔记,他说特别想去敦煌看看。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在《丝路花雨》的舞台上看到了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密码。”广安市文化馆职工贾海波表示,“敦煌壁画通过舞蹈焕发新生,给我们广安文艺工作者提了个醒——巴文化、红色文化同样可以用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

  《丝路花雨》在广安的成功演出绝非偶然。“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敦煌是陆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两地都在诠释着‘开放、交流、互鉴’的精神。”甘肃省歌舞剧院舞蹈团团长香郁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想让丝路故事不仅在西北回响,更在西南大地激起波澜,让‘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连接更多角落。”

  而观众的热情,也早已为这场成功演出埋下伏笔。演出前一周,门票便售罄。不少观众从重庆、南充等地专程赶来,甚至带着敦煌壁画图册对照观看,这份对传统文化的赤诚热爱,成为剧组跨越山海的动力。

  为了将这场文化盛宴完美呈现在广安观众眼前,演员们也都在默默下功夫。此前,《丝路花雨》已连续进行了30多天巡演。剧中强人窦虎扮演者申浩田,因连续巡演旧伤复发,但谢幕时仍坚持完成了高难度的“扫堂探海转”。“广安观众这么热情,我们必须把‘硬功夫’亮出来。”

  据了解,《丝路花雨》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4000余场,观众超500万人次,被誉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4月27日晚,该剧还将在广安市大剧院上演。(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