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8日电 (赵明璐 邓宇)近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水稻高粱综合引领示范展示基地迎来水稻制种集中收割。
走进位于泸县玉蟾街道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水稻高粱综合引领示范展示基地,工人们正穿梭在稻田里进行制种收割。然而,这里的稻田与普通农田不同,它们并非直接生产食用粮食,而是孕育着“农业芯片”——种子。
“这段时间正值我们基地水稻收割期,前期我们对这片水稻进行了赶花,赶花完成15-18天后,就开始进行收割,预计8月上旬可以收割完。”研究所工作人员刘传涛介绍。
为确保品种筛选试验严谨可靠,基地采用精细的传统人工收割方式,严格分区域、分地块作业。赶花期一结束,父本水稻就立即被清除,从源头杜绝不同品种间“串种”的风险。
不一会儿,装有立香1A/R4011、妙香A/R8612种子编号的网袋就堆满路边,每一个网袋装一个品种,确保了每一份种子的可追溯性。
制种作为品种推广应用的桥梁,品种制种成功后,还要进行预试、区试、生产性试验,符合审定标准后再申报审定。通过层层筛选后,这些种子才能流入市场,送达农民的手中。
“制种是能希望获得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品种。”刘传涛说。今年,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开展了约700个水稻组合(品种)的试验制种工作,占地约100亩。截至目前,研究所选育了百余个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并推广应用。
稻田里,凝聚了十余年科研心血的优良水稻品种“品香优秱珍”正茁壮生长。该品种获得了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是四川省水稻的主导品种和当家品种。
下一步,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将把种子放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种植试验,通过观测种子在各地区的表现,筛选出适应性更广、品质更优的优良品种。
收割只是开始,一粒优质种子的诞生,往往需要长达十余年,或更长的时间。正是这样的“种子考验”,才能孕育出更高产、更优质、更具抗性的水稻新品种,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