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营山:何启荣、邓鹏获第一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
2025年08月19日 18: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9日电 (彭杰)18日,南充市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发布消息,经市级推荐、部门复核、公示公告等程序,日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公布第一批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名单,营山县渌井镇天平村竹编大师何启荣、明德乡石狮村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鹏榜上有名。

  据了解,年逾古稀的何启荣自幼秉承祖传,从事竹器编织。在长期的学习制作中,他发现不同色泽的篾丝在光线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射效果和视觉享受。那时候,他就开始琢磨如何编制图案,夙兴夜寐实践,乐此不疲研究,并前往自贡、眉山等地参观,汲取竹编工艺精华。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何启荣展示亲手编织的竹丝扇《太蓬神影》。(资料图片) 彭杰 摄

  “何氏竹丝扇”取材要选取韧性强、光泽度好的优质慈竹,加工工序复杂,主要包括划篾条、蒸煮、晾干、浸泡、刨丝、编织等工序。篾条须经过反复的修薄、抛细,最终加工成细如发丝的竹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编织,在方寸间就要用到200至500根竹丝,编织成一把扇子需要耗时半年乃至一年。整个扇面像细绢,似白绫,薄如蝉翼,给人以美的享受。40多年的竹编生涯中,何启荣先后编织了数十件精美作品。

  何启荣被誉为“川北竹编状元”,其竹编工艺被称为“蜀中绝活”。《嫦娥奔月》被中央美院收藏,《跨虎入山》《麻姑献寿》亮相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百年经典作品”展,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评为金奖。《献寿图》《兰香草》等竹编落户美国市场。2006年,南充市政府批准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竹丝扇”名列其中。

  邓鹏,现年48岁,1994年在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三师服兵役,退伍后在北京某度假山庄任高级管理员。2011年返乡创业,牵头组建了“营山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在明德乡石狮村种植茶叶。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带领合作社成员在高山上风餐露宿大半年,在荆棘丛生的山峦间开垦出1300余亩山地,种上了名优131、福鼎8号、黄金芽、紫鹃、奶白茶等茶树共计550余万株,修建了连接村道路的产业路。

邓鹏在包装茶叶。(资料图片) 彭杰 摄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鹏达农牧人不走寻常路。他们将生物杀虫剂装在蓝白相间的塑料瓶里,悬挂在茶树间。茶园里,可降解杀虫板、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昆虫诱捕器构建起立体的绿色防控体系。2022年,明德茶成功申报有机食品认证。

  传统手工炒茶有八道工序,通过手工杀青炒制而成的茶品质颇高。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20余名青年钻研传承手工炒茶技艺,由邓鹏集中开展专业培训和操作示范活动,促进明德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先后获得了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南充市特色农产品、南充市科技成果金奖等荣誉。

  据悉,鹏达农牧专业合作社以茶产业为支撑,全面推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围绕“茶香和劳动研学”开设研学课程,基本建成了集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