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甘孜县:“智慧”助青稞丰产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08月29日 19:0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连日来,四川甘孜县12万亩青稞地迎来丰收季。微风吹过,青稞穗沙沙作响,金色的麦浪此起彼伏;站在田边,藏房与金黄青稞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甘孜县种植的大面积青稞迎丰收,大地一片金黄。记者刘忠俊摄

  走进甘孜县拖坝乡拖坝四村,青稞基地内收割机轰鸣作响,田里的青稞穗经脱粒等工序后,直接装车入仓。“以前靠人力和耕牛收青稞,五六个人得花2到3天时间;如今一台收割机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而且收完直接入仓,特别方便快捷。”村民扎西说道。这种高效转变,得益于甘孜县大力推进的宜机化改造与农机推广政策。目前,该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4%,位居甘孜州首位。

  作为名副其实的甘孜州“康北粮仓”,甘孜县拥有20万亩耕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8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达12万亩。据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该县青稞预计总产量达27805吨,较2024年增长4.9%,再创历史新高。

甘孜县青稞田间,收割机“跳起欢快的丰收舞”。记者刘忠俊摄

  近年来,甘孜县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以青稞为主导、“五良”(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融合为路径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机械化收割上,良种选育同样是关键环节。甘孜县与四川省农科院、甘孜州农科院深度合作,大力推广“康青九号”等优质青稞品种。“通过科学选种、拌种与良种培育,青稞亩产提升了5%到10%。”甘孜州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李健介绍道。

  与此同时,甘孜县还积极构建“专家+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于一体的青稞产业新格局。沿G317高原通道打造的12万亩“百里青稞”画廊,已成为融合生态、文化与旅游的高原特色农业名片。

  在青稞加工环节,甘孜县依托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出30余种青稞产品,年加工6000余吨。同时,通过建立原料直采机制,青稞收购价从每公斤3元提高到6元,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从种植、管控到产销环节,我们全面依托科技实现突破,全力推动青稞产业链延伸。”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亚文涛表示。

青稞收割脱粒后直接通过拖拉机入仓。记者 刘忠俊 摄

  在甘孜县,青稞不仅是当地群众的口粮,更是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总投资6.5亿元的格萨尔青稞文化园内,三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青稞粉、青稞面、青稞饼干等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累计收购青稞原粮3200万斤,辐射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约9000万元。“过去青稞卖不上价,好多土地都撂荒了。现在企业直接到田间收购,2025年我家一共种了86亩青稞。”拖坝村村民达翁说道。如今,甘孜县青稞产业园区已开发出无蔗糖青稞饼干、石磨糌粑等30余种青稞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

  据悉,甘孜县通过良种推广、数字农业平台建设与全程机械化推进,青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上百台收割机正抢抓农时投入收割作业,预计9月中旬全面结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