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9日电 (杨国华 张延)石椅羌寨里欢歌笑语飘荡山间,大熊猫动植物园中“国宝”萌态惹人怜爱.....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北川依托“大禹”“大爱”“大熊猫”IP优势,以多元文旅活动激活消费活力,交出亮眼成绩单:共接待游客85.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8%、97.97%,成功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非遗“活”起来:特色IP擦亮旅游品牌
双节期间,2025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北川)国庆中秋非遗购物节在禹王广场启幕,近百种非遗文创产品组成“流动的非遗博物馆”,既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羌文化,也为传承人搭建市场对接平台。数据显示,羌绣、草编等非遗文创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
在大禹文化陈列馆,全息投影、AR交互等科技手段让“大禹治水”故事“活”起来,1万余名游客通过数字化演绎,直观感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原本枯燥的文图变有趣了,孩子能通过互动体会大禹智慧。”市民周先生的感受,道出了文化体验升级的成效。

乡村“火”起来:全域旅游激活消费潜力
“清凉凉的咂酒勒.....”曲山镇石椅羌寨内,身着民族盛装的羌胞为游客系羌红、敬咂酒,夜幕下的篝火晚会更是让游客沉醉于羌风羌韵。据了解,该羌寨20余家民宿节前已被订满,日均游客接待量较平日增长300%。
通泉镇神木寨村则将犁、耙等传统农具搬上“体验舞台”,村民现场演示犁地、扬谷,游客争相上手尝试,在农活体验中感受乡愁。“要让传统民俗在当下焕发活力。”西羌神木寨总经理李莲秀说。
双节期间,北川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65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53亿元;全县民宿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平均客房出租率约84%,乡村文旅成为消费增长重要引擎。

业态“新”起来:多元场景拓展消费边界
永昌机场上空,顺翼通用航空的飞机划出优美弧线,地面上游客在专业指导下体验模拟飞行;无人机足球赛场内,年轻人操控设备“空中竞技”,来自甘肃的游客张洪直呼“开战斗机模拟器太刺激”。
夜幕降临,《云朵上的尔玛》实景剧在尔玛剧场开演,以歌舞再现羌族千年生活画卷;2元票价的“熊猫巴士”串联巴拿恰、大熊猫动植物园等景点,打造限定旅游专线。其中,大熊猫动植物园通过动物巡游、亲子互动等活动,吸引游客1.5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45.5万元;九皇山景区凭借秋季徒步、星空电影等活动,接待游客4.6万人次,综合收入2666.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83%、108.13%。
此外,北川推出的免费吃腊肉、喝苔子茶、停车,减价游乐及送模拟飞行体验票等优惠,吸引2万余名游客参与,拉动消费近800万元。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北川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加188元,增长48.2%。
北川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坚持“文旅兴县”思路,深挖禹羌文化、感恩文化内涵,推进产业融合、产品培优等“五项工程”,加快建成全国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