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广元朝天:小山村里栽种忙 淫羊藿开出“致富方”
2025年10月17日 16: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7日电 (杨青鹏 曾媛)深秋时节,广元市朝天区处处涌动着劳作的热潮。17日上午,在两河口镇大尖山村一组的淫羊藿种植基地,只见十余名村民正俯身于去年完成赤松茸采收的林地间,有条不紊地除草、整地、开沟、栽苗,一株株充满生机的淫羊藿幼苗被精心植入土壤。这片承载着村民增收希望的林地,正以“赤松茸+淫羊藿”的轮作新模式,开启林下经济高效发展的篇章。

  “一天能挣80块,关键是离家近,照顾家里老人小孩都方便!”村民佘青音直起身擦去额头的汗珠,望着眼前翠绿的淫羊藿幼苗,脸上满是憧憬。如今在大尖山村,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已有近百人,特色产业让乡村充满了活力。

  这片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的产业,源于村里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去年,村里的赤松茸获得了丰收,但该作物收获后土地需休耕三年以上才能再次种植。”大尖山村党总支副书记余仕军介绍,大尖山村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中药材生长。经过多方考察调研,村集体最终选定市场需求旺盛、经济价值高的淫羊藿,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和统一经营管理。

  “这林下土地可是块‘聚宝盆’!”技术指导员李欢抓起一把肥沃的腐殖土介绍道。去年种植赤松茸时,菌丝生长残留的基料为土壤补充了大量有机质,显著提升了地力。而淫羊藿喜阴怕涝的生长特性,与林下荫蔽环境完美契合,不仅省去了高额施肥成本,还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一举多得”。

  这种“菌——药”的循环种植模式,是大尖山村在探索林下经济过程中的一次精准升级。它打破了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的局限,通过科学规划,让土地在不同季节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形成了时间与空间上的无缝衔接,极大提升了单位面积林地的产出和价值。

  近年来,两河口镇立足生态资源,推动林下经济由传统采集向多元化产业转型,探索形成以特色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产品、生态养殖和森林旅游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发展林下笋用竹3万亩、中药材2000余亩、食用菌50余亩;生态养殖中蜂1500余群,完成华山松抚育1500余亩,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