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成都自然博物馆23日开馆 镇馆之宝提前看
2022年11月17日 11:12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11月23日,众人翘首期盼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将开馆试运行。该馆建筑总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是西南地区建筑体量最大的自然博物馆。16日,记者提前探营,带领读者们先睹为快。

  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校园西侧,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5064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共17005平方米。它的建筑外观形似岩石又似雪山,由6个单体组成,单体间通过人行栈道和天桥长廊连接。记者站在博物馆外,都能感受到它别具一格的气质。

  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首座不规则形态公共建筑,极具特色的建筑外形也曾一度让它成为施工难度最大的公共建筑。该馆的建设耗时4年多,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本土元素。

  这座博物馆除了外观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其历史还可追溯到1960年。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博物馆之一。

  六大常设展厅藏品丰富

  成都自然博物馆藏品丰富,目前拥有矿物、岩石、矿产、宝玉石、古生物,以及现生动植物等标本6万余件,其中不乏世界级、国宝级的精品、珍品,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围绕“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的主题,博物馆设有“地质环境”“矿产资源”“龙行川渝”“恐龙探秘”“生命探源”“缤纷生命”6个常设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厅,以及学术报告厅、4D影院、环幕影院、研学中心等配套展教设施。

  走进该馆一楼,可以看到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两个常设展厅。其中,地质环境厅建筑面积约962平方米,层高7米,主要展示宇宙与地球的形成、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丰富的地学旅游资源、四川易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防灾减灾与科技应用等内容。

  在二楼,每位游客都必前往观看的合川马门溪龙威猛地站立在龙行川渝厅,它长达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外,在龙行川渝厅、恐龙探秘厅内游客还将看到几十具来自全球的恐龙化石,足以让游客大饱眼福。

  在博物馆三楼,是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两个展厅。在展厅内,可以回溯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壮阔历史,也能领略今日地球多姿多彩的生灵万物,其中,在生命探源厅,除了镇馆之宝——大竹重庆鱼外,也不要错过一些小展品,因为它们有大故事,例如三叶虫的爬痕,鱼粪石,怀孕的鱼龙化石,精美的五尖张和兽等。

  三大镇馆之宝提前看

  合川马门溪龙

  其骨架长24米,背高3.5米,是目前我国和亚洲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中的最大者。它的9.8米的脖子堪称世界之最,合川马门溪龙于1957年在原四川省合川县太和镇紫红色砂岩中出土。

  隆昌铁陨石

  它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铁陨石,于明朝时陨落在四川省隆昌县境内,在清朝乾隆年间出土。隆昌铁陨石是宇宙矿物,比重很大,98.59%的成分是铁镍合金,重量达到158.5公斤。

  大竹重庆鱼

  这条鱼生活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鱼化石标本非常饱满、立体,可以清楚地看到鱼鳞、鱼鳍、鱼鳃、鱼尾的形态,保存非常完好,所以很珍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