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擦亮公园城市示范区“绿色”底色
2023年03月07日 14:2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7日电 (王哲 朱玥蓉 李妮斯)先行先试,示范引领,“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推门见绿、远眺雪山,山水绿意交融离不开成都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

  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低碳转型,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呈现,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多元价值正不断被放大、转化,超大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

  生态惠民低碳之变助推公园城市建设

  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以绿色低碳之变,把更多的秀美环境、宽敞空间留给市民,让天府绿道、大美公园、清澈河湖成为市民举步可就的生活场景。

  2021年初,成都启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明确提出,成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成都白鹭湾湿地公园的白鹭。 艾加宪 摄
成都白鹭湾湿地公园的白鹭。 艾加宪 摄

  成华区城东体育公园,就是诸多生态惠民场景中的一个。除绿化外,园区还增添了运动元素,打造了以足球、乒乓球主题为特色的运动场景,营造了“公园+运动”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家就住在城东体育公园附近,小区里有很多足球爱好者,周末大家就约到这里来踢球。公园不仅环境好,场地也很专业。”家住附近的周先生说。

  不远处的城东体育公园二期,由滨水艺术区、童乐活动区、足球迷宫区等区域组成。市民在品茶闲聊之时,临水观澜,也可在童乐活动区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绿茵赛场、优美生态、闲暇生活有机融合,这里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生态惠民新场景是价值创造和多元体验的有机结合,成都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等‘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产品供给,系统推进生态价值转化。”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2022年正式启动的“生态惠民新场景Top100品牌计划”,聚焦了城市中既有生态“颜值”,又有惠民“内涵”的公共领域。

  “今年,我们将继续突出场景营造路径,逐步扩大示范场景覆盖范围,加快推动示范场景点位串珠成链。”张军透露,计划持续深入挖掘生态惠民场景,策划打造游玩、研学等不同主题的生态惠民示范线;制作生态惠民场景服务电子地图;塑造“成都生态惠民”品牌IP,开展生态惠民“绿惠共享”系列活动。

  2012到2021年十年间,成都生态本底巩固提升,环城生态公园成为超级绿环,森林覆盖率40.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8%,创建天府锦城、锦江公园等10个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和2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以“智”促“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势

  在成都,有一种幸福叫“在阳台上遥望雪山”。“走在河边、公园、绿道,能感受到城市的清新自然。”这是成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缩影。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入,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2到2021年十年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长至299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窗含西岭千秋雪”胜景常现;市控以上断面优良水体率由71.1%提升至100%,黄龙溪出境断面实现“劣Ⅴ类变III类”的历史性跨越....。。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赵治卿 摄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赵治卿 摄

  这是成都瞄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深入打好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天府净土等十大攻坚战的最佳印证。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等手段,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同样,成都以“智”促“治”,各类智慧化环境治理手段持续推进。在成都生态环境保护的“中枢大脑——成都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的电子大屏上,成都市域地图适时动态更新数据,通过成都数智环境系统整合各类监管数据,并结合遥感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智慧生态环境、智慧工地、等平台,形成了可视化、系统化、高效化的工作体系。

  如今,成都正在坚持把高效能治理作为提升超大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接续攻坚、久久为功,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

  绘就“施工图”绿意“双碳”建圈强链

  绿色“双碳”转型,成都早已在路上。

  在国家提出“双碳”建设目标后,成都明确提出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

  成都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从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资金赋能等方面发力,全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企业培优、项目攻坚、科创提质、要素支撑、平台赋能、园区优化、区域协作、机制保障‘八大行动’,力争2023年新培育链主企业5家以上,新招引项目30个以上,71个促建项目尽快达产投效,力争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超250亿元人民币,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600亿元。”张军透露了今年的“施工图”。

  在加强链主企业科学引育同时,成都依托绿色低碳产业链主企业,丰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目前,锂电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产业体系。

  过去五年,成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光伏、氢能、锂电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城市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再次站上了历史潮头,加快探索新时代超大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在全球闻名的城市专家彼得·克罗索看来,“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拥有卓越的国际视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令其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伴着盎然春光、成都迈步崭新明天!(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