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正月初八,位于新津区的成都微言科技,130多名员工全员到岗,实现了企业的全面复工复产,为智慧工地数字化产品的交付忙碌起来。
春节后,成都企业纷纷按下“加速键”,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有企业一边拓展本地化业务,一边谋划将总部落地到成都;有企业在蛇年春节期间坚守岗位,交付订单量超200万元;也有企业在新年计划加速技术突破,继续拓展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等。他们赶订单、拓市场、加码投资的忙碌场景,展现了新春新风貌,人勤春来早。
进一步深化合作
拓展更多本地化业务
这家企业的总部是位于深圳的微言科技,于2017年4月成立,由国际投资机构软银中国领投,主营业务是数据加工和数字应用(数字化),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其中,成都微言科技主要负责企业的数字化业务,致力于数字园区、数字工地、数字农业、数字商业综合体及数字供应链的打造。
“2021年,微言科技通过收购成都本土企业,开启了在数字化领域的业务探索。”深圳微言科技董事唐奎说,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几年时间,成都公司的数字化业务已经占到了公司总体营收的40%,“预计今年将增长到60%,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主营业务。”
目前,微言科技还在与成都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拓展更多本地化业务的同时,谋划将企业总部布局到成都。
拓展业务做增量
企业有信心亦有动力
拓展,也是很多在蓉企业复工后冲刺新年的关键词。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宗福说,今年最大的任务是拓展,在巩固基本盘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低空经济增量。2017年,湖南小伙子汪宗福从武汉到成都创业,瞄准低空探测雷达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做到了硬科技产品国内领先。为赶在2月8日前交付客户订单,其团队在春节期间分批次坚守岗位,“产品交付订单量总量将超200万元。”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满怀憧憬地推动“成都造”机器人在今年进入商业化(量产)元年。这个春节,具身科技的两款旗舰产品——天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和灵瞳四足机器人忙着“闹”春。其CEO冯振宇说,今年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布局AI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管从应用场景打造,还是技术研发突破,成都都有绝对优势,这对企业而言,是信心亦是动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