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cdxw > 中新网四川

成都:业界探索“大熊猫+非遗”共生新模式
2025年07月26日 21: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6日电 不可思“遗”•萌创千年——大熊猫IP赋能非遗活动26日在成都举行。

  据悉,大熊猫是中国的世界级IP,蜀锦等非遗也是天府文化的核心IP。此次活动旨在推动“萌态熊猫+千年蜀锦”从符号嫁接迈向文化产业共生,为全国非遗IP化提供借鉴。

图为活动现场。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 供图

  在活动致辞环节中,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黎明表示,以“萌态熊猫”对话“千年蜀锦”,是在践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是通过弘扬生态文化,让非遗在时代中“碰撞与重生”。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秘书长杨蛟表示,随着市场的深度变革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超级IP为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提供了重要内涵,“大熊猫+非遗”有望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双赢。

  在活动现场,成都市熊猫邮局负责人唐晓作《熊猫邮局不可思“遗”非遗文创介绍》主旨报告。据唐晓介绍,成都市熊猫邮局多年深耕非遗文创领域,将蜀锦、皮影、糖画、川剧变脸等四川非遗,转化为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同时依托邮政特色,将非遗元素与邮票创意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特色邮品。这些产品通过成都市熊猫邮局全国销售渠道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非遗变文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动案例。

  现场多位专家就“大熊猫+文创”分享观点: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非遗中心负责人李俊涛提出,应以大熊猫IP和非遗为载体,培养契合当代需求的创新型非遗人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谭欣认为,将大熊猫IP与民族织锦纹样融合,是现代设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四川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产教处副处长蔡日祥指出,当代学生往往忽视非遗技艺传承的难度与长期性,他呼吁把非遗技艺与学生的创意相结合,孵化优质非遗IP项目。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时尚设计学院院长谭飞认为,大熊猫的萌态美学与蜀锦的传统工艺相结合,为时尚潮流插上非遗的“翅膀”,能够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时尚产品。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成都小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