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建行四川省分行:精准施策服务 保障跨境金融
2022年09月15日 10: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5日电(宋雪莉 龚悉宇 吴娟)面对地震灾情、疫情多重冲击,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相关要求,迅速开启应急绿色通道,运用各类跨境金融工具支持涉外主体,充分发挥数字化经营效能推进助企纾困,确保基础服务不断档、市场需求快响应,以多级联动、跨域协同全力保障外汇业务平稳运行。

  力保关键区域  主动送服务

  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曾经“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的丝绸之路,因中欧班列焕发出勃勃生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交汇点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则是中欧班列重要始发地之一。

建行乐山城北支行员工为客户紧急办理出口信用证业务。四川建行 供图
建行乐山城北支行员工为客户紧急办理出口信用证业务。四川建行 供图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某新能源汽车进出口公司是中欧班列的“常客”,也是建行青白江支行的国际结算及信贷客户。本轮疫情开始后,青白江支行通过线上方式为该公司发放100万元“跨境快贷”和500万元普惠金融担保类贷款“善担贷”,至9月5日,公司已全部支用贷款,用于货款、物流等相关费用。

  居家办公期间,支行营业部还安排应急值班人员为客户办理一笔外汇货款紧急入账,并指导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自助结汇,确保了资金及时周转。

  建行青白江支行负责人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主动联系并了解客户需求,已为10余家进出口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物流公司提供应急金融服务,全力护航中欧班列正常运行。”

  用好线上平台  远程解疑难

  近日,泸州某进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后,考虑到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希望银行当晚能为其办理远期结汇、锁定汇率。

  “以往,该客户习惯到银行柜面来完成远期结汇业务,但受近期疫情影响,泸州市倡导各区县之间人员不跨区域流动。”建行泸州分行国际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接到客户需求后,立即安排专人远程指导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自助办理远期结汇交易100万美元,成功规避汇率风险、锁定出口收益。

  与此同时,建行四川省分行积极运用“单证云”平台,借助其在线业务指引功能为企业财务人员答疑困惑。“单证云”是建行四川省分行为配合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落地,在外汇局四川省分局指导下开发的银企管理平台,具有单证电子化管理、云端储存、无感抽查、数据分析、业务指引等功能。居家办公期间,客户可通过“单证云”直接检索查看办理业务所需资料、注意事项,在享受便利化服务的同时高效管理财务资料。

  灵活设置流程  合理控风险

  四川某半导体科技公司在建行成都第一支行下属益州支行开有人民币结算账户,近日,公司急需入账一笔跨境人民币收入款项,用以支付员工工资。

  助力特殊时期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发放,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环,建行成都第一支行评估业务情况后,以“尽职合规审核前提下,线下通行人员最少化”为原则,临时调整岗位设置和流程环节,与益州支行进行岗位复用,既压缩了应急到岗人数,也履行了外汇风控管理职责,顺利为该公司办理跨境人民币入账300余万元。

  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某单位收到抗震救灾海外捐赠资金,但因疫情防控需要暂时无法前往银行办理收汇。为保障抗震救灾捐赠资金及时到位,建行成都新华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外汇局四川省分局做好抗震救灾金融服务相关要求,为该单位简化单证手续,第一时间办理了资金入账。

  开辟绿色通道  优先保时效

  乐山某民营出口企业的信用证项下出口货物已经装运出港,按照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及交单期,需立即向境外银行寄出相关单据,以免因单据延误导致无法收款。

  建行总行、四川省分行、乐山分行层层接力,加急完成审单、出单,并与国内邮政、国际快递公司等单位衔接沟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赶在有效期内寄出单据,以全流程的高效服务为客户收取信用证款项提供了保障。

  宜宾某纺织企业拿到境外银行已承兑的信用证后,向建行宜宾分行申请办理福费廷融资30万美元。作为出口贸易的重要融资工具,福费廷业务主要依据信用证开证行、保兑行或其他指定银行对信用证项下款项的付款承诺进行融资,是出口企业规避收汇风险、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的有力手段。因福费廷业务是无追索的买断业务,对于买断银行而言,需综合考虑承兑行信用、贸易国别、价格、期限等要素,从而把控整体业务风险。

  特殊时期,急事急办,建行四川省分行启动应急绿色通道,远程评估业务要素后,同意宜宾分行审核办理入账手续,并指导企业通过网上银行自助结汇,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便利,后续再依据常规流程要求补充完成线下手续。

  “感谢建行,疫情形势下如此快速便利。”看到如期到账的货款,该企业负责人对建行国际业务团队的责任感、专业度做出高度评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