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j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工行发力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17日 20:1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7日电 题:四川工行发力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杜成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工行”)认真学习领会,坚决做深、做精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在内的重要投融资领域,全面支持四川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四川工行持续改善经营质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把发展绿色金融与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协同推进金融支持降碳、减污、扩绿等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金融文化,绿色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3年9月末,四川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00余亿元,比年初净增450余亿元,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较年初提高2.55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比持续多年稳步提升。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四川工行 供图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四川工行 供图

  顶层设计规划 力推绿色金融

  据介绍,四川工行专门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对全省全行绿色金融工作实施统筹及协调推进,主要负责审议全行绿色金融发展重要事项,协调推动各业务条线、各二级分行绿色金融建设,督导落实绿色金融战略和目标。“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成功设立,标志我行将绿色金融放到事关全行、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一来,跨部门协作常态化,绿色金融推进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四川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行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在信贷规划中嵌入绿色发展要求,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融资瞄准绿色金融等领域,主要支持符合环保要求、环境信用评价优良的企业。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环境友好和环保合格企业贷款余额与客户数占比分别超99%和86%。

  据了解,四川工行切实把好准入关,实施“有进有退”,稳妥实施环境敏感行业、产能过剩行业融资结构及时调整;紧盯绿色信贷六大产业领域,重点支持综合实力强、技术水平先进、资源节约或清洁生产符合行业领先标准的企业,择优支持该行目标客户能效提升以及环保治理项目。

  该行分类施策、有保有压,将绿色信贷分类与贷款质量分类挂钩,切实贯彻绿色金融导向;并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建立沟通机制,共享企业环保监测、环境信用评级信息等,而各二级分行、直属支行与当地市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力争实时获取辖内企业环保处罚信息,及时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管理。

  据四川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经营考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该行把绿色信贷指标纳入下级机构经营绩效考核和二级分行信贷经营能力评价,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强化操作层面责任落实。

  聚焦绿色领域 赋能生态转型

  俯看泸州渔子溪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美景入画尽收眼底。该公园建成开放3年多以来,从前的“臭水沟”蝶变成为川南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成为泸州绿色生态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转身与蝶变背后,与四川工行的绿色金融赋能密不可分。

  图为四川工行融资支持的泸州“网红打卡地”鱼子溪湿地公园。四川工行 供图
图为四川工行融资支持的泸州“网红打卡地”鱼子溪湿地公园。四川工行 供图

  “渔子溪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由新河沟、三道河等3条河沟交汇而成,渔子溪流域以前生态环境很差,污染严重,河流淤堵,垃圾随处可见,是典型的城郊臭水沟。”泸州北控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刘成介绍,为守护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泸州市政府2016年决定以PPP模式对渔子溪实施水利水质、湿地公园等全面整改和打造。

  工行四川泸州分行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支持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修复打造,作为独家金融机构为渔子溪整治打造工程发放项目贷款12余亿元,实现河湖分离、河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当地生态转型发展。

  2019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传来捷报,位于泸州地区页岩气井泸203井完成放喷测试,测试日产量高达137.9万立方米,展现出泸州页岩气田清洁能源巨大潜力。为此,四川工行全力为当地能源开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成功牵头组建160亿元页岩气项目银团,成为工行总行签约项目,目前已向四川页岩气公司授信超14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50亿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当地绿色能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图为位于泸州市的某页岩气项目钻井平台。四川工行 供图
图为位于泸州市的某页岩气项目钻井平台。四川工行 供图

  据了解,工行四川泸州分行与本市环保龙头企业兴泸环境集团紧密合作,为多类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及厨余垃圾、固体废物处置等全市重点环保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累计获批项目贷款17余亿元。同时,该行创新以股权并购等方式助力该集团走出泸州拓展川内外市场,切实做实绿色信贷支撑。

  据四川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属泸州分行绿色信贷业务迅速发展,近两年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超50亿元,贷款余额超7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当地同业排名第一,为泸州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清洁能源基地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创新绿色金融 引擎锂电产业

  近年来,自贡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中积极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引进了以生产动力电池包精密结构件的江苏天钧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天钧公司”),自贡高投集团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全资控股的四川天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天钧公司”),根据江苏天钧公司的需求进行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后整体移交给江苏天钧公司使用。

  “我行通过绿色金融创新,解决了四川天钧公司的融资需求,有效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和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以金融之笔不断书写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工行四川自贡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行高度重视自贡绿色经济相关的项目建设,在政府招商引资初期就主动对接自贡市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了解项目的立项进展情况,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该项目属于市级重大项目,政府层面高度重视,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每一阶段工程的完工时间均有明确要求,给该行的贷款审批时效提出了极高要求。

 图为四川天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间,一列列数控车床正在忙碌生产。四川工行 供图
图为四川天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间,一列列数控车床正在忙碌生产。四川工行 供图

  “动力电池产业链属于新兴行业,解决其还款来源是融资成功的关键。”工行四川自贡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积极探索,提出以该公司和整体实力较强的实际控制人共同承贷的创新模式,量身打造了该项目的融资方案,仅用两周时间就率先完成贷款审批,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保障了客户的用款需求,圆满促成了该项目的顺利完工,以优质快捷的金融服务获得了自贡市委、市政府和客户肯定。

  据四川天钧公司总经理郑国庆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7月动工,自贡工行于次月就完成该项目贷款审批,审批金额1.7亿元,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该项目短短6个月就完成竣工验收,厂房等整体移交江苏天钧公司使用,今年1月就开始安装设备逐步开展试生产,今年的产值预计能有较大增长。从项目的落地到土地购买、厂房修建和正式开工生产,都离不开自贡工行高效率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项目落地后还可享受创新资金贴补、设备购置补贴、人才公寓及引进人才子女就学等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实现了政府、客户、银行三方共赢的绿色金融信贷投放,这种创新方式效率高,我们对工行的创新及服务比较满意!”四川天钧精密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赣滨如是说。

  牵头金融支持 打通川西旅游动脉

  据了解,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简称“都四项目”)西起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东止成都都江堰市,已于2020年3月动工修建,预计2026年末完工。该项目采取“旅游+交通+扶贫”创新模式,正式通车投用后,可极大改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交通落后现状,增添涉藏地区群众便捷出行方式,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该项目工程总投资215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64.78亿元,151.12亿元通过外银团项目贷款予以解决,最终确定工商银行为项目牵头行,贷款50亿元,其他银行机构贷款101.12亿元。

  图为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施家山隧道正在施工。四川工行 供图
图为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施家山隧道正在施工。四川工行 供图

  该项目业主都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都四项目为国内首条山地轨道项目,经过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偏弱、人口较少,虽然已充分考虑项目各方面效益,但最终项目偿债能力仍然较弱,部分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不会参与投标。“四川工行从大局出发,践行大行担当,始终与我司及股东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准备本项目投标比选,最终以较为优惠的报价中标牵头行。四川工行从筹组银团到之后的每一次银团贷款发放,都为我司提供了较大帮助,充分保障了项目每个阶段的资金需求。”该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四川工行为确保该项目尽快用款,实时跟进银团成员行审批进度,并牵头组织每周召开一次银团协调会,解答解决各个成员行的各种问题,协助银团成员行进行内部审批,最终银团成员行陆续完成了审批,项目达到了放款条件。

  早在2021年8月18日,四川工行投放该项目第一笔贷款,金额为1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该项目共提款13次,合计发放银团贷款超31亿元,其中工行发放贷款超12亿元,有效保障了都四项目的正常修建进度。(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